该有更多人站出来对苹果税国别歧视说“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5-30 22:45
图片

据媒体报道,“粉丝给喜欢的主播每刷100元礼物,苹果就要拿走30元”“同一款在线视频App的会员价,在苹果应用商店购买竟比安卓渠道贵”……这些槽点引发热议,“苹果税”的话题近期冲上了热搜。

你以为是大数据杀熟?其实是苹果税太高。你以为有人从中赚高额差价,实则是苹果收过路费。在躺赚方面,苹果称得上“遥遥领先”级的存在。

说起来,动辄高达30%的苹果税,几乎已成全球软件市场的共同槽点,马斯克就多次在社交平台上痛批苹果税税率太高。正因为“税”姿难看,苹果税经常沦为“天下苦其久矣”的对象。但最苦的,大概还是中国开发者和消费者。今年1月以来,苹果在美国、欧盟、韩国、印度等地区都迫于市场抗议和反垄断压力下调了苹果税,在市场还允许用户通过App以外其他渠道更便宜的价格进行购买。苹果全球前三大营收来源地区中唯一还在按全球最高水平收的,就是中国。

没有对比也有伤害,有对比伤害性更高:苹果App Store在美国地区的抽成比例从之前的30%(小企业15%)降至27%(小企业12%),在欧盟地区从30%(小企业15%)下调至17%(小企业10%),还允许引入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处理系统。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苹果以往说“此路为我开”,要求路过者都得留下“买路钱”,但现在它对部分国家下调了过路费,还允许有人绕道,可这里面不包括中国开发者和消费者。中国开发者跟消费者的“命”也是“命”,就活该成为天字号冤大头吗?这倒不是说苹果不能收苹果税,而是说苹果高昂的苹果税合不合理,显然需要用反垄断的尺子量一量,苹果税收取上的“双标”做法妥不妥当,恐怕也要经受市场的评判。

正如专利收益是专利保护制度对发明者的奖励那样,躺在“苹果税”上大赚也是市场对领先者的犒赏。苹果每年能坐收几百上千亿的“苹果税”,跟它依托软硬件一体化汇聚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繁荣的应用生态圈有关。“收过路费”问题本质上是个市场问题、法律问题,没必要秉持泛道德化思维来看待问题。

但这笔“税”收多少合适,恐怕不能都由苹果说了算。在苹果税从创新的遗泽变为创新的阻碍时,它遭受大量的批评,一点都不无辜。有大V说得挺好:“人们想拆掉苹果税,反感的并不是苹果躺着赚钱。而是你躺着赚的钱源于有人醒着受累,更源于有人醒着受着累还被区别对待。”

揆诸现实,在中国地区收取的过高苹果税,非但会抑制中国软件开发市场的创新积极性,还会给软件运营方带来诸多不公。很多软件开发商的利润都达不到30%,却要给苹果上交30%的苹果税,利润被挤压之下,它们可能都难以存活。某种程度上,苹果税确实移动了软件企业的盈亏平衡线,增加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负担。考虑到中国软件企业要承受更多,这免不了会降低中国软件开发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伴随苹果高抽成而至的,还有不少消费纠纷——不少企业都曾被“用户退费,苹果税不返”现象困住。第三方机构Sensor tower统计数据显示,“苹果税”在2023年全球大约收入22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08亿元,在中国收取的金额就超过了400亿元。只能说,苹果的岁月静好背后,是中国开发者跟消费者的“负重前行”。

从苹果税高墙在欧美被豁开的经历看,指望苹果大发慈悲自然不现实。苹果让步,往往伴生着多方的动态博弈,离不开技术、法律和市场之间的拉扯。苹果在欧美地区低头,就跟Spotify、Meta、微软、X等联合状告苹果对其施压有关。有意思的是,5月29日下午,中国首例消费者起诉“苹果税”垄断案一审宣判,虽然起诉者没有胜诉,但法院认定苹果在中国区软件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起诉者也表示将上诉至最高法。这样的努力,多多益善。

从保护中国软件开发者和消费者正当权益角度看,将苹果在中国区域收取的超高苹果税置于反垄断视角下考量,也非多余命题。毫无疑问,要让苹果税告别对中国的国别歧视,也需要更多人站出来说“不”。

文l佘宗明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