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公交车当“巡检员”,佛燃能源管网安全监测够硬核!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4-05-31 12:22

“嗡”地一声,一台通体黑灰色的无人机从三水能源河口LNG站办公楼顶垂直起飞,径直飞向既定区域。它有一项特殊的使命:用智慧“鹰眼”监测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与此同时,满载着乘客的公交车穿梭在城市主干道,在车上不起眼的角落,一只机灵警惕的“大眼睛”正紧盯着道路两侧,一旦发现可能危及天然气管道安全的隐患,旋即发回报告。

这是佛燃能源集团AI智能巡检系统的工作日常。与很多人印象中走街串巷的人工排查不同,佛燃能源正在加速自研科技的深度赋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下钻的,一批智能科技产品逐渐被应用到佛燃天然气管网的日常安全监测中。

这背后,一个“科技佛燃”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图片



无人机化身“巡检员”,科技护卫燃气安全

5月28日上午,佛燃能源指挥调度中心,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画面中是一张巨幅的高清航拍图,其中还醒目地标画出一些坐标信息。

这名技术人员正在通过数据中台监测筛查片区内的燃气安全隐患,得益于“新员工”的加入,他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一片半径约7公里范围内的实时情况。

图片

佛燃技术人员正通过无人机监测管网安全。

这位“新员工”是一台中小型无人机。为什么说它更像是一名 “员工”而不是一台机器?原来,经过佛燃科技研发团队半年多时间的调试后,它已经学会了自己“打卡上班”,在规定时间内自动起飞、按照既定轨道自动巡航、采集区域图像自动进行AI分析再传回,还会自己“归巢”充电,待命下一轮“出动”。

“这个区域的天然气管网比较复杂,是我们监测的重点区域,无人机在合适的高度拍摄拼接出的高清画面,能够快速覆盖目标。”三水能源生产运行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李伟联表示,利用AI学习系统,无人机能对施工、占压、塌方、水淹、坍塌、漏油、焚烧等隐患信息自动排查,经后台人员进一步确认后上报调度中心进行处置,大大地提高了巡检效率。

算法加持下,无人机对每天的“工作流程”已经轻车熟路,能按需求自动巡航数次,在电量不足时自主返回。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间能够实时监测外界湿度、风速等环境信息的专属智能“座舱”,一旦出现刮大风、下大雨等不利于起飞行的天气,就自动“请假休息”。

图片

佛燃能源投入使用的无人机安全监测设备。

如此“勤勤恳恳”,只为在第一时间识别出任何可能威胁到燃气管道安全的隐患。那它是如何实现AI识别的?一个其貌不扬的黑匣子正是它的“眼睛”和“大脑”。

这个不大的方盒子内集成了佛燃科技自主研发的AI分析系统,它体积小巧、移动方便,还能“过目不忘”地记录下看到的种种情况,“火眼金睛”地揪出施工、围挡等诸多可能威胁燃气管道安全的端倪。

奇思妙想破壁融合,公交车“兼职”安全巡查

除了搭无人机“上天”,佛燃科技研发人员还给聪明的“黑匣子”找到了另一个好去处。在大量调研和论证后,在两年前的一天,研发团队的一次“头脑风暴”催生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创意。

“城市天然气管道这么多,是不是可以设置监控来代替人工来观察管道安全?” “AI技术发展这么迅速,最好能训练一套系统自动排查图像中的隐患”“监控的覆盖面积毕竟有限,如果能像人一样走来走去就好了” “自己动不太好现实,得用什么现成的东西帮帮它……”

灵光乍现,一个“金点子”跳了出来:为什么不能研发一款“智能盒子”放到公交车上去?

图片

由佛燃科技自主研发的车载AI视觉巡检预警系统。

如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在佛山市三水区一条约14公里的试点线路上,十几辆公交车装上了这套车载AI视觉巡检预警系统,三水能源的专用巡检车和其他无固定行驶路线的车辆上也装上了这套系统,车辆一边跑一边当起了佛燃能源的“兼职巡检员”。

“随着20多台试点设备的有序运行,我们的智能监测系统每天能够发现几十宗可疑情况,帮助我们及时全面地排查隐患,大大增强了安全性。”三水能源西南管网所西南所所长胡壮槟介绍,公交车加入到巡察队伍,能够有效提升巡察密度、广度、准确度和及时性,破解人工巡检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难题同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与公交公司也已达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

据了解,当前这套AI算法系统还在持续训练中,接下来计划在三水区西青大道、南山大道等线路拓展试点,预计后期向整个三水乃至全市铺开,进而构建出一套公交、无人机、人力相互补充协作的立体式、智能化、高效率的天然气管网安全智能监测系统。

图片

“天然气的安全问题,预防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生事故,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我们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希望运用科技的力量,让佛山用气的‘安全阀’拧得更牢。” 李伟联表示,经测算,待智能系统完全铺开应用后,这套系统可覆盖全市七八成的地下燃气管网。

检测设备迭代创新,实现管道“内科检查”

据了解,佛燃能源在佛山市内的地下燃气管网加起来约有5000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从中国的最东端到最西端、从北京到曼谷的距离,全市燃气管网的保养维护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无人机、公交车和巡察人员可以日常进行“外科”检查,保证管道不受外力破坏,但管道内部也难免出现老化、破损、外部干扰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图片

佛燃能源利用科技产品助力管网检测。图源:佛燃能源

按照传统方式,燃气管线的每公里预设了一个测试桩,测试员需要跑动到每个点位去采集一些数据,但这种方式存在数据不全、精度不够、检测不持续和人力成本大等问题。

现在,佛燃能源研发出了几套“黑科技”产品,帮助管道做全方位的“内科”检查,有些甚至能够“爬”入管道内部,深入采集多项精确数据,实现精准“把脉”。

比如,自主研发智能阴保管理系统就解决了大问题。在采集端,它可以直接放入测试桩内,全年连续地对管道受到的杂散电流干扰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并无线传输回数据,再进行自动分析。它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实现持续在岗免维护,让检测人员不必来回奔波。

再比如这只自动力无绳爬行式内检测器,它八面长脚,特别像放大版的纳米机器人,不同之处在于,一个用来治疗人体病灶,另一个可以检测管道的多种问题。工作的时候,它自己“爬”进管道内部,一次可以在管道内跑5到50公里,还拥有爬坡能力。借助于身上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它能一次性完成变形缺陷定位、管道中心线测绘、影像记录和量化等多项工作,主要应用于投产前的管道检测。

图片

自研的自动力无绳爬行式内检测器。图源:佛燃能源

还有一款功能强大的内检测器,外形特别像几把小伞组合在一起,又像小型盾构机。它直接利用燃气输送时的推力在管道内遨游,小小的身体里集合了高精度三轴磁性传感单元、高精度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一系列精密装置。一圈下来,是否腐蚀、变形,损伤等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

上述产品都是佛燃科技结合实际需求最新研发出的落地产品。在佛燃科技检测军团里,还有一个“嗅觉”极其灵敏的“大家伙”:车载PPB级高精准天然气快速检测系统。它由佛燃能源从瑞士引进,行走在闹市,但凡空气有细微的燃气泄漏都能识别出来,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极高。

图片

燃气泄漏检测车。图源:佛燃能源

开启“二次创业”,佛燃能源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理论到应用,一款好用的产品必然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和改良。对此,佛燃科技研发技术高级主任袁逸军感同身受。

“研发过程中,每一款产品在实验室中顺利测试通过,但现实中总是存在诸多复杂情况,我们要花长时间一步一步地对各种细节进行持续性调整和改良。”袁逸军举例说,“比如我们的AI识别装置外观进行了几代升级,前后也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测试训练,但仍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优化,使其识别更为精准。”

正是在科技团队的持续攻关下,佛燃科技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阴保检测仪经过市场检验,被同行业企业采购60余套。2022年,作为佛燃能源的全资子公司佛燃科技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图片

面向未来,佛燃在科技研发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同时继续“脑洞大开”。据介绍,他们将持续改进现有产品,服务好企业的基础上,朝着向市场推广优质产品的目标迈进;同时聚焦实际问题,立项新的项目,还初步设想出了将AI识别装置装到小区安保巡逻电动车,以增强小区内天然气管网安全检测的新点子。

“科技属性”持续加强的背后,自然离不开佛燃能源集团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作为行业内领先的百亿级企业,佛燃能源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选择以“能源+科技+供应链”为发展方向,开启“第二次创业”,通过科技与商业模式“双创新”实现长足发展。

成立于2020年8月的佛燃科技是佛燃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拥有近百余人研发团队,正围绕能源相关行业,积极开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工装备与节能减排、管道检测、氢能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为佛山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今年初,佛燃科技关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管网压力能利用的研究成果还分别荣获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当家中燃气灶打开,跳出蓝色火焰那一刻,你是否想到,这背后还隐藏了这么多的“硬核科技”?


文/孙振凌 程芝豪 图/郑俊彬(署名除外)

编辑:孙振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