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上的林风眠“自述”手迹。
“海上遗珍——林风眠1958—1965油画莲塘组画作品展”2024年6月1日-7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展出。本次展览汇集林风眠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上海创作的珍贵艺术作品,包括纸本油画30幅、纸板油画莲塘手稿30幅,以及黄山和人物铅笔素描各15幅,总计多达90幅画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林风眠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览现场。
油画手稿17cm×18cm
人物素描45cm×48cm
画作之外,还配合展出了林风眠的一些历史实物遗珍,如黄山速写笔记本、戏曲人物剪贴本、京剧脸谱盒以及日本友人赠送给他的浮世绘牡丹折扇等。这些珍贵展品将帮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林风眠的艺术世界和生活轨迹。
黄山素描26cm×36cm
《小百莲图》之八 30cm×30cm
展览现场。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之一。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于上世纪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林风眠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他以振兴民族绘画为己任,早在上世纪20年代留学法国期间就树立了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调和中西绘画、创造新时代艺术的理论主张。
人物素描45cm×48cm
黄山素描26cm×36cm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林风眠研究专家朱朴对本次展览涉及的林风眠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林风眠由杭州移居上海。虽然孤单一人,生活却简单而充实:白天料理个人的生活,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晚上便看戏或画画。在此期间,他去黄山、普陀旅游,用朋友送他的油画颜料,画起当年漫步西湖苏堤上看到的荷塘,又画起高山云海里的黄山胜境。本次展览的正是西湖荷塘以及黄山风景系列。朱朴认为,观众从中可以对林风眠在同一题材上不厌其烦的绘画探索精神有一个新的认知,是难能可贵的林风眠艺术研究的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由高剑父纪念馆(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1号首层)主办,浙江大雅美术馆、广东国际艺术周、《美术纵横》杂志协办。展期仅有短暂一周,喜爱林风眠的朋友要抓紧时间去看展了。
人物素描45cm×48cm
《小百莲图》之五十八 30cm×30cm
编辑: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