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山南亚堆小学、那曲援藏干部宿舍……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近百个工程项目中,都用到来自中山一家企业的弥散式制氧机。这款设备在传统制氧机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系统和控制方式全方位改良,能够适应高原的特殊使用环境。
这家立志做到“高原有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制氧机保障”的企业,就是中山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匠公司”)。2018年正式成立,短短几年已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成功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年,清匠公司的制氧机以优良的性能、丰富的产品线,在西藏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二列。
清匠公司产品展览厅。
关注制氧机行业 从企业管理层转身创业
清匠公司董事长江春华,曾经在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做到“销售总监”。2016年,他到西藏旅游,在体会高原风光带来震撼的同时,也被高反所困扰。“能不能想办法克服这个难题,一方面解决游客高原缺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那时起,江春华开始关注制氧机细分赛道。“我们分析发现,供氧机作为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需求较少,市场中很少有大品牌的身影”,清匠公司总经理郭懿远介绍。同时,针对国外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欧美家庭的供氧机等医疗器械覆盖率高达到20%,“国外市场如此庞大,说明国内市场也不会差”。
专业的分析指向制氧机板块“可以做”,而一则关于援藏干部的报道则让江春华下定决心“应该做”。江春华记得,在2016年,他看到有消息报道,年纪轻轻的援藏干部因为在高原长时间缺氧,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有人为这类基础的健康保障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为支援边疆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清匠公司团队在高原地区安装制氧机。
江春华毅然从“企业管理者”转身为一名“创业者”。此后的事实证明,他独具市场眼光。数据显示,2014-2020年,国内制氧机行业产量从19.76万台增长到了210万台,超过10倍;2020年国内医用制氧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清匠公司甫一入行,就迎来了飞速成长。
借助家电行业经验 打造制氧机系列产品
行业发展迅猛,选择哪一类产品切入这个赛道,考验创业者智慧。“虽然医疗制氧市场大,但是我们缺乏技术储备”,郭懿远分析,此时,弥散式制氧机进入团队视野。“我们之前有制造空调的丰富经验,在弥散式制氧机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郭懿远介绍。
在封闭的房间内,摁下遥控器开关,伴随“叮铃”一声脆响,弥散制制氧机开始工作:外机的运转悄无声息,内室的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氧气浓度、大气压强等关键数据。弥散式制氧机原理类似空调,将纯氧从制氧源传递到周围的环境中,使得室内含氧量提升。为高原地区缺氧状态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也有助于睡眠。
大型供氧机模型。
供氧机市场主要集中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高原空气稀薄,一般只有平原50%~70%的密度,高海拔制氧机是对制氧机制造厂商技术的综合挑战。为此,清匠公司特意在西藏设立实验团队,每件研发的产品都会送往西藏实验室进行专业化测试,验证产品在极端条件下的耐受性,评估产品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核心技术很快帮清匠找到、打开市场。郭懿远表示,以科技力提升产品力,是清匠公司一开始就坚定选择的方向。“最初向客户推荐产品,经常被‘没听过品牌’为由拒绝”,郭懿远回忆,但是随着客户不断深入体验,产品很快得到认可,清匠公司逐步在西藏“打”下了一片天地。近3年,清匠公司在西藏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二列。
郭懿远表示,清匠每年投入8%收入进行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到公司人数的30%。此外,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清匠电器已与西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度开展在制氧效率、科学用氧等方面的研究。
全产业链布局 健康家电“智造”提速
除了瞄准高原市场,清匠公司正从健康单品向健康解决方案转型。“不仅是孕妇、老人家这些传统人群有需求,健身房需要制氧机恢复健身爱好者体力、学生需要制氧机缓解疲劳……这些都是新的市场”,郭懿远介绍,而这也将是清匠公司未来的奋斗目标。
当前,清匠公司已经成为行业中少数同时具有全系列制氧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制氧机企业,形成家用制氧机、医用制氧机、便携式制氧机、车载制氧机、弥散式制氧机等30多种产品系列;掌握多种制氧核心技术,目前有10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6项外观专利以及2项软件著作权;并取得了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以及多项质量体系认证。
郭懿远介绍产品。
2019年底,位于中山南区街道树涌工业园,占地36亩、总投资2.1亿元的清匠电器科技园正式运营。这个工业园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设计建造,打造出一套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系统。为打通产业链条,实现降本增效,清匠公司陆续成立三个子公司,供氧机的外壳、控制面板等多个零部件都由子公司负责。因为做工优良,子公司还承接了松下、飞利浦等知名品牌的代工项目。
2022年,清匠公司作为项目主承担单位,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大学等共十家单位申报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该计划成功落地后,将提升我国便携式制氧装备的设计与生产水平。
以技术开路,当前清匠公司营业额以每年45%以上的高增速持续向前。“我相信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加强,制氧机这个医疗器械的市场会不断扩大”,郭懿远对清匠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清匠公司将持续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护城河”,向健康家电智能制造大步迈进。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黄敬奎 记者吕婧
摄影:南都见习记者黄敬奎
编辑:黄敬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中山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题|向“新”求“质”,探寻中山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