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二小:培养好奇心是科学教育的灵魂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6-06 16:48
图片

今年两会期间,科学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发表了相关言论,呼吁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科学素养,测评科学教育成效?“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连续三年在大湾区数百所学校落地,让科学教育有了科学的监测标准。南方都市报推出“科学素养测评 湾区大扫描”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大湾区学校科学素养测评及基于测评推进科学教育教学变革的经验做法,探寻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广州科学教育项目辐射到东莞。东莞松山湖第二小学依托广州智慧阳光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将科学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多样化学习场景和科技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们以好奇心为驱动,探索科学的奥秘。广州智慧阳光评价不仅为该校的科学教育提供了方向,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鸭子与纸船共游“好奇湖”,脑洞大开的“好奇吉尼斯”,孵化小鸡、放飞航模、机器人竞逐的每周“好奇时刻”——好奇,是东莞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关键词;培养好奇心,是该校开展科学教育的灵魂。从朴素的好奇心出发,学生们勤观察、敢实验、多动手,踏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

多样化学习场景,打造科学探索的乐园

走进松山湖二小,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校园和科技感满满的教学设施。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研究氛围的学习环境。

图片

学校创客空间。

学校拥有多种功能室,如科学探究教室、STEM中心、AI智创中心、木工坊、烘焙坊等。每个功能室配备了相应的科学探究仪器,集科普教育、科技展示和互动体验于一体。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直观感受科学魅力。在《飞机的起飞原理》一课中,科学老师使用专业的管道状设备模拟风洞实验。学生们可以透过设备两侧的透明挡板,近距离观察到“气流是如何流经机翼?”“机翼上下的气流速度又有何不同?”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提高了知识的可视化程度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更好地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学校的一切场所,只定义名称,不定义功能。好奇湖不只是景观,也是学校的雨水收集系统,更是开展草木染项目课程、海模竞赛训练的最佳场所。空中花园不只是劳动实践基地,也是学生科学观察、记录、研究的载体。动物园不只是休闲地,也是学生观察动物习性,接受生命教育的“没有围墙的课堂”。无处不科学,无时不探索,打造点线面一体化的科学教育,让孩子们从松山湖二小开始,走进科学的殿堂。

永葆对世界的好奇,放飞想象力的翅膀

“缺乏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最普遍的挑战。”也是老师们的课堂共识。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对身边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也就提不出问题,做不了假设。针对这一现象,松山湖二小开展了数学科技节,让孩子们尽情展示个人特色和创新能力,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也用“好奇时刻”和“社团课程”,去发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落地“永葆对世界的好奇”这一教学理念。

数学科技节的创意logo、主题口号、项目设置等都来自学生自己的创意。在“好奇吉尼斯”中,学生们自己提名项目,报名参赛,涌现出千奇百怪的“吉尼斯赛道”。普通的有象棋、魔方、一分钟跳绳,脑洞大开的有劈叉时长、纸飞机航程、背诵圆周率位数……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制作班船”则要求全班师生合作制作一艘船,船上坐一个人,从好奇湖一头划到另一头。在展示日,各种造型、各种动力、各种材料的班船齐上阵,各领风骚。一艘艘班船,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合作和动手能力,漂到终点。

图片

科技节的班船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好奇时刻”的学习时间在每周五下午,有一节课时长,是孩子们最为期待的环节,全校老师各展身手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生设计高达百样的学习项目。

学校践行“把世界当教室、把生活当学习,把游戏当探究”,用项目式学习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学习,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比如“秘密花园”跨学科学习项目,学生从调研开始,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性;在现场诊断植物生长不茂盛的原因,学习水培、光照等植物种植知识,借助工程设计思维对秘密花园进行设计改造。一个周期后,学生拿出了诊断报告、改造方案,并亲自动手更换、休整了秘密花园,花园又充满盎然生机。

图片

学生在进行草木染。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2个科技社团,横跨机器人、木工、考古、生物等领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活动,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在生命课程中,孩子们设计孵化箱,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观察小鸡从诞生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四年(1)班的李一诺同学说:“我们特别期待这个课程,早早就准备好孵化箱的材料,要铺干草丝,放半杯水,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我一直在想小鸡孵出来的时候,最先钻出来的是头还是尾呢?”贾思妍同学则说:“最多的时候,课室后面有五六个孵化箱,我们每节下课都会去看。等小鸡孵出来,我们都特别自豪!”

图片

学生观察孵出的小鸡。

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让评价数字化、多元化

松山湖二小的科学教育实践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让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中,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系统在评价科学教育效果、厘清传统认知误区中起重要作用。

从命题来看,这套评价系统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方法的获得和学习品质,而不仅仅结果的获得。反向提醒一线教学老师,教学时要关注孩子们的素养和能力发展。从评价方式来看,多元化标准、数字化结果,能给老师和孩子提供清晰的发展图谱。评价维度的增多,有助于老师根据记录因材施教。结合数据提建议,孩子们也更信服,更明白努力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它倒逼我们去反思教学中的“唯知识和分数论”,让我们从评价标准维度出发,去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从生硬的背记知识,转向解决情境下的问题。教育不能只训练孩子们成为“操作工”,要让他们成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有创造、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翁莉


 

编辑:梁艳燕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科学素养测评 湾区大扫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