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发布了《关于终止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这也意味着菊乐第四次上市失败。
据记者了解,菊乐食品早在2017年就递交过上市申请文件,折戟后,公司又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3年三度提交上市申请材料。换言之,公司在上市之路上“奋战”七年、四次冲击上市仍无果。
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
为何屡战屡败?记者多次联系菊乐,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在《关于终止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中,深交所仅表示“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本所决定终止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
记者查阅《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包括“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存在明显瑕疵,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或者本所审核”等9项终止上市审核的细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交所下发的审核问询函中,菊乐的“内部控制缺陷”“资金流水核查”“是否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是否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经销商是否存在期末压货”等问题多次被问及。
以“内部控制缺陷”为例,菊乐存在利用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项的情形,相关个人账户直至2021年12月30日将扣除员工困难互助基金后的结余资金转入菊乐银行账户才注销,这也引发了深交所发出疑问:“是否存在发行人体外资金循环形成销售回款、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形;是否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食品饮料、白酒类企业冲刺A股失败的案例不少,比如四川的阿宽食品、郎酒股份、完达山乳业等,皆是多次冲击IPO折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IPO终止的食品饮料企业超过10家,包括德州扒鸡、老乡鸡、老娘舅、想念食品、鲜美来等。
公开资料显示,菊乐食品是四川的乳制品老品牌。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6年进军乳制品行业,旗下产品包括“酸乐奶”“纯牛奶”“嚼酸奶”“打酸奶”“鲜牛奶”“老成都酸奶”等。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13.58亿元,员工人数共计1787人。
据菊乐去年12月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3.63亿元,用于古浪县菊乐牧业奶牛养殖项目、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营销网络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年产12万吨乳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2020-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94亿元、14.21亿元、14.72亿元、7.74亿元,期间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68亿元、1.82亿元、1.16亿元。行业来看,公司营收规模常年位列国内乳制品行业第七或第八位。
据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公司“酸乐奶”产品在酸味奶全国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2.20%,排名全国第五;在四川地区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20.70%,排名第四;在成都地区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54.60%,排名第一。
菊乐“酸乐奶”,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区域来看,菊乐区域性品牌属性极强,公司在四川省内营收占比超过90%,成都市内营收占比超过70%。“走出四川”也成为菊乐的挑战之一。
菊乐此前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解释:相较于成都市内,菊乐品牌在成都市外以及省外市场的开拓起步较晚,相关市场的拓展需要进行针对性产品研发、物流及经销商网络建设以及销售团队建设,还需要时间和宣传积累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张海霞
编辑:张海霞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西南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