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老师一小时内完成AI高考作文,快来看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6-07 15:03
图片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吴蒋琳子 通讯员郑宇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6月7日高考首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今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目也随之揭晓。

对于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若是让你来写作文题,你会怎么写呢?今年,南方都市报继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侯桂新老师,以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阮思余老师,请他们在一小时内完成下水文写作。快来看看吧!

题目:网上得来终觉浅


人类自产生以来,一直活在对“问题”的发现和求解中,这为人类的发展前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和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从未像现在一样,面对众多五花八门的问题,仅凭动动手指,便能“一键”获取答案。外事不决问百度,日常作文靠AI,无论是生活中的小问题还是学习上的大难题,许多网民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将其解决。不少人感叹网络的强大,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上网”解决不了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细思不然。首先,通过“一键互联”能够解决的问题,往往只是现实中已然存在的旧问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类永远会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问题总在答案先,如果被动地一味依赖网络,遇到新的问题只会傻傻地“在线等”,许多新问题便不能及时解决。其次,互联网针对各种问题提供的“答案”,只是他人思考的结果,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哪怕有些答案背后凝聚了强大团队的思考,也未必具有普适性。尤其是面对较为专业的问题,我们往往感觉网上的答案不尽人意:百度百科常常出错,文心一言具有浓浓的机器味……网上得来终觉浅,别人的大脑毕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大脑,如果放弃个人思考,我们作为“活人”的主体性如何体现?

网络时代为人们获取形形色色的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人们办事的效率,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供了生动的证明。然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网络也造就了大批懒惰的“网民”,当他们习惯于“拿来”别人的思考充当自己的思考,作为个体,他们便活成了与别人雷同的模样。罗素有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要活成你自己,追求幸福人生,就需要从对网络所提供答案的迷信和依赖中摆脱出来,开动脑筋,主动思考,不懈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这种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精神同样重要。如鲁迅所言,我们需要“取今复古”,在新时代仍然需要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文化,借鉴域外“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别立新宗”,面对新问题提供中国版新方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

因此,一个网络时代的“懒汉”会欢呼个人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少了,然而真正有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绝不害怕面对问题,而是睁大慧眼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在不断产生和排除个体问题的同时,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侯桂新

警惕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思维茧房陷阱


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问题当然不会越来越少。需要思考的是,其会对人类带来哪些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科技在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人类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大量产生。人工智能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也带来了诸多全新的挑战和问题,最为典型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了普遍性人类思维茧房陷阱。人工智能在逐渐替代人的思维,控制人的思维,塑造人的思维。随着信息茧房的发展,人的思维也逐渐进入“思维茧房”。因此,我们必须警惕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思维茧房陷阱。

一是被控制的思维。原本人类可以自己思维。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名著《政治学》所言,正是人类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所以人不同于动物,人与动物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思维已经严重被控制。被谁控制了?被机器人控制了,被大数据控制了。于是我们不需要思维,有计算机替我思维。而且,计算机思维出来的产品,我们都认为是正确无误的。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是找计算机,于是我们就这样“被你征服”,就这样心甘情愿“被你控制”了。人的思维不再具有主体性,而是被严重控制了的思维。

二是单向度的思维。所谓单向度的思维,指的是人对机器人和大数据的单向度依赖。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主要依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查找相关资料、文献,人依赖机器的结果就是对机器的单向度的依赖。我们的单向度思维,还体现在思维内容上,我们要查询的相关内容,计算机和相关数据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所以如果要写作同一个主题的文章,不同作者去查阅相关文献,最后写出来的内容往往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是单向度的思维带来的思维趋同的严重问题。

三是没有思想的思维。思维本身是要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的。可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思维被计算机所控制,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不需要思想。因为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去找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给我们提供我们想要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查询我们需要的任何信息。于是,我们就在这些信息的支配之下,形成了某些观念,获得了某个问题的认知。这些观念和认知并不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是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相关信息,我们就把它当做是我们的认知。其实,它压根就不是我们思考的产物,是信息检索的产物。思维的平面化,思维的同质化,也就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不需要去思考,其结果就是我们的思维是没有思想的思维。

四是没有对话的思维。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很少对话,特别是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同学们之间遇到问题,也不需要深入研讨,只要去查找相关信息即可。遇到相关理论问题,不需要见面交流,只需要查询相关论著即可。这就是查询思维,而不是对话思维。同一个宿舍,大家都被困在信息茧房里,不需要进行任何对话和交流。所以,大家之间交流很少,彼此不了解。当然,查询也是一种交流,不过这种交流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及时的思想碰撞基础上的交流,而是单方面的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投喂”的结果。因此,难以产生及时的思想火花和拍手叫绝的惊人发现。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逐渐进入了一个思维茧房。警惕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茧房陷阱,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提出来的严厉忠告。当人类在为人工智能沾沾自喜的同时,也要警惕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思维茧房陷阱。我们需要网络,需要计算机,但是我们不能被计算机所控制和支配,我们也需要计算机之外的世界和思维。我们需要计算机提供信息,但是我们也需要借助这些信息形成我们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记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类具有特有的思维及其深度,人类不能放弃或者忘记这个优势。否则,机器人取代自然人将不再是神话。

希望本文所反思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思维茧房陷阱问题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真实的遭遇。相信人类可以走出这样的思维茧房陷阱,因为人类总是有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革新的能力。

阮思余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高考
加油,少年!2024高考大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