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赣两地合作文艺精品 话剧《叩响》亮相中央歌剧院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岗大件事
原创2024-06-08 19:31

一座群山环抱的赣南县城,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一次走街串巷的社会调查,为何会深刻影响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

图片

6月6日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宣传部、龙岗区委宣传部、寻乌县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集合国内多位戏剧名家和一众优秀演员参与创作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北京中央歌剧院精彩上演,紧凑有力的情节、情感充沛的演绎,深深吸引和打动了首都观众,现场掌声如雷。

这是《叩响》继5月9日在深圳龙岗首演成功、5月15日在赣州震撼上演之后,首次走出诞生地赴京演出。

回望寻乌调查,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实施5周年。在此时推出《叩响》这样一部以寻乌调查为主题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既是对寻乌调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寻乌调查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图片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开展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对寻乌的政治区划、地理交通、商业活动、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分析。根据这次调查,毛泽东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话剧《叩响》讲述的正是毛泽东如何通过开展寻乌调查,深入了解社会情况和民生疾苦,积累城市商业管理经验,与党内冒进思想作斗争的故事。剧中,那一扇扇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门”,被主创人员注入了深刻意涵,成为观众理解剧情走向和精神内核的“剧眼”——它们,象征着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时所叩响的工人之门、农民之门,动荡年代里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之门。

深挖优秀题材,深圳文艺攀高峰

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历来是文艺创作的“富矿”,曾先后涌现出《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咏春》等一批阐释时代精神、讲述深圳故事的现象级文艺作品,文艺事业发展展露蓬勃景象。其中,志在打造深圳都市圈东部文化中心的龙岗区,近年来紧扣湾东超级文化走廊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五城一廊”发展战略,精品力作迭出,品牌活动纷起,一支彰显中国大国气象和深圳文化特色的龙岗文艺新军日渐崛起。

图片

聚焦寻乌调查的话剧《叩响》正是深圳“市区联动”共同打造文艺精品的一次有力实践,同时亦是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道精彩缩影。其主创团队汇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戏剧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担任文学顾问;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担任剧本指导;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金狮导演奖”获得者姜涛担任总导演;多次获得中国戏剧奖、中国戏剧文化奖的龙岗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唐辽担任编剧。

演员阵容同样星光璀璨,老戏骨、实力派和新生代兼具。毛泽东的扮演者赵旭,曾出演总政话剧团“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从湘江到遵义》,并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留苏特派员刘致明由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伏伟峰扮演;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城中之城》中有出色表现的青年演员冷纪元扮演毛泽东同志秘书古柏,从深圳成长起来的知名女演员曾泳醍则出演剧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安娜。

这样一群怀揣热爱的戏剧人聚集在一起,为《叩响》的剧本创作和舞台设计倾注了大量心血。

图片

剧作的巧思还体现在舞美和音乐中。舞美设计十分真实地还原了寻乌当地的风土人情,观众穿过时间之门,沿着岁月长河溯流而上,百年前寻乌社会的点滴风貌,在舞台上的一幕幕画面中依次浮现。音乐创作的曲目元素则大多来自江西当地的民歌,通过重新作词编曲,形成了原创话剧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又一新亮点。

“《叩响》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党的理论教科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直击观众心灵,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要重视实践,重视调查研究。”原国家京剧院院长、中国演艺协会副主席宋官林表示。

普通观众则更多地被剧中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所打动。“剧中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哪怕是戏份不多的小人物,如商会会长、贫苦挑夫、饱受压迫的女性等,也都演绎得非常生动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首都观众陈锐说。

深赣合作结硕果  两地携手探索“文化帮扶”新模式

作为一部深赣合作戏剧,《叩响》充分调动了深圳、赣州两地的本土资源。参演团队中,深圳龙岗先锋剧团、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寻乌县采茶歌舞演艺团等均是来自深赣两地的本土文化艺术团队,为该剧进一步扎根本土,实现“在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很高兴在舞台上看到了来自深圳的演员们与中央戏剧学院的专家老师和演员同台演出。他们很多是来自深圳戏剧家协会的老中青演员,在台上展现出了扎实的细节和功底。”深圳市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穆荣认为,《叩响》这样的精品剧作,不仅为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发挥了培养文艺人才、壮大文艺院团、繁荣地方文艺创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搭建了深圳、寻乌两地与国内一线戏剧主创合作的平台,为两地文艺精品创作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图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话剧《叩响》的诞生,亦是在“十四五”规划迈入关键之年、深寻支援合作跨入新阶段,探索“文化帮扶”创新模式的重要体现。2013年9月,怀揣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中宣部开始对口支援寻乌;2018年5月,在中宣部的关心协调和高位推动下,深圳和寻乌建立支援合作关系,开启了经济特区和革命老区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动人新篇章。6年来,深圳与寻乌聚焦“全面合作、双向赋能”,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充分协调各方,共同探索建立了“1+16+N”支援合作机制,形成了覆盖市直单位、龙岗区、街道、国企、社区和行业协会的多层次、多领域支援合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携手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援合作新路子。

据寻乌出品方有关负责人介绍,《叩响》5月9日在深圳龙岗首演后,很快便在寻乌落地,迄今已在当地进行了20多场演出,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群体。今后,在深圳、龙岗的支持下,《叩响》还将在寻乌形成驻场式演出,由当地剧团进行出演,让每个来寻乌的人都能透过该剧了解寻乌的红色历史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为寻乌塑造崭新的红色文旅IP。

正如深圳出品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叩响》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推出,不仅是深赣两地为祖国献礼的共同心声,是深寻支援合作成果的具体展现,同时亦是“深圳出品”原创文艺精品打造的新模式。在深圳孕育出“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的舞剧《咏春》等一系列原创精品之后,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的推出,是深圳联手帮扶地区文艺资源共同推出的又一文艺力作,将进一步厚植文艺沃土、涵养文艺生态,生动彰显深圳的文化活力与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图源:龙岗融媒 李凯

编辑:颜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