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夏种!河南16地72气象站称“重旱”,山东首发干旱预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综合2024-06-12 20:31

河南、山东、河北……北方多地,干旱持续。

河南,6月12日,省气候中心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河南省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预计至6月20日,上述区域及周边的干旱天气和干旱范围将进一步发展。

山东,6月11日,省水文中心发布今年首个干旱预警: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98.8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22.5%,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3毫米。鲁南南部、鲁中、半岛及鲁西北局部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缺墒,其他地区墒情基本适宜。据全省墒情站监测资料统计,中度及以上缺墒站点占比为28%。

就在6月11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预计6月11日至14日,华北、黄淮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2℃。高温将加快土壤失墒,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和南部、安徽北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易导致缺苗断垄。

据悉,目前,全国夏播已过四成,进入高峰期。

“晴热少雨将导致土壤缺墒加剧,旱象露头或发展,对适时夏种和已播作物出苗不利,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6月7日,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就曾针对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联合发布防高温预警。

图片

6月12日清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徐洼村农民下田劳作。当地接连遭遇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许多农民选择“早晚下田、中午休息”,避开高温。IC供图

关注旱情:

水库见底,小麦减产,果树干枯,抢浇抢种

近日,多名山东网友发视频称,沂蒙山区出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导致部分地区水库干涸、河床开裂,庄稼、果树受灾严重。“井水干了,现在用自来水,怕再不下雨自来水也没有了。”

我们全村就靠桃子”“水库底部只剩下一点点水

6月11日上午9点40分,当地37℃,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李女士时,她正在自家桃园里摘桃。李女士是一名电商,家住沂蒙山区蒙阴县旧寨乡西里庄村,李女士的爸爸妈妈在村里种植了20多亩桃树,李女士负责网络销售,她介绍蒙阴县主要是种桃,“蒙阴蜜桃这几年很出名,我们全村就靠桃子,水蜜桃、黄油桃、奶油蟠桃、黄毛桃等,二十多个品种。”

李女士介绍,当地上一次下雨还是在今年3月份,“从种花生时3月份下了一点零星雨,到现在一直没下过雨。全沂蒙山区种桃的,都面临着这种干旱的情况。”此外,李女士介绍,当地属于山区丘陵,除了种植桃子,还种花生、地瓜、板栗、玉米等农产品,也都面临干旱缺水的境地。

从李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的视频上,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当地的老牛峪村水库已经干涸见底,水库底部只剩下一点点水,水库底部还有很多水管,“这些水管都是果农(抽水)浇地的。”李女士介绍,当地每家每户都种桃子,就靠种桃为生,“我们村不大,一百多户一个村庄。”李女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当地水蜜桃、黄油桃都开始采摘了,“就指望水库里的水灌溉,但水库也见底了,只剩一点点水,也没法浇地。”李女士揪心地说。

6月11日上午10点半,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蒙阴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很长时间没下雨了,3月份时下过雨,但到现在一直没下像样的雨,当地目前也在开会研究干旱问题,看如何帮助果农。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蒙阴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很多桃农、种粮群众都在反映抗旱的问题,目前当地全县全市都是这种情况,很多地方的水库水位下降得很厉害,还有一些河道、河流也干了,这些情况当地也都掌握了,“市里领导也来咱们县来调研抗旱问题,下一步,县里面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对于当地果农和村民的求助,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也感同身受,“我们家也种了粮食,领导家也种了果树,都知道,也都下去看,也都下去调研,都掌握的。”

河道旱成小水洼,村里只剩下一口可以浇田的井

6月11日,家住沂蒙山区兰陵县一村的从先生告诉九派新闻,今年入春以来就没怎么下过雨,旱情造成当地部分河道干枯,小麦减产、麦穗短小,山区果树枯死、果实干裂。有水灌溉的地方,“夏播”种下的玉米已长至20厘米高,而缺水的地方玉米大多缺苗,有的种子甚至还没发芽就旱死了。

“不旱的时候地里完全不用操心、不必浇灌,但现在没办法,大家都开始浇地保苗。可许多农户的井要么离田地太远,要么机井等灌溉设施功率太小,现在村里只剩下一口可以浇田的井,于是大家都在井前排队等着给地里的玉米浇水。”他说。

从先生还称,一些更偏远的山区无水源,或是水库河道早已干涸,又缺少灌溉设施,只能开车去别处拉水。这段时间持续高温,浇下的水蒸发得也快,只好天亮就开始拉水,一两个小时拉一次,直至浇完。

淄博市沂源县的一位果农李先生也向九派新闻表示,此次干旱持续时间太长,半年多都未有有效降雨,不过这里情况还算较轻的,日常生活用水都能满足,浇地也有井水供应。

他家住在山上,属于丘陵地带,村子里各家各户打的井都很深,自己家的井就有一百多米。但现在井里的水也不太多,有些人便去河里取水。然而因为旱情,河道也干涸了许多,只剩个小水洼,即便是这样,也放了好几个电泵,估计没多久,这个水洼也要干了。

其实今年的气温与往年差不多高,只是降雨太少,导致出现旱情,而现在又正值灌溉的关键期,浇地的频率也就大大提高。“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十几二十多亩地,刚浇完一遍水,没过多久又旱了,只得循环往复不停地浇,我家的地已经浇了四五遍了。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户,要在近38℃的天气给田地浇几遍水,根本受不住。”李先生说。

抗旱保苗:

抢时间、抗干旱,全力保障夏种用水需求

据悉,目前,全国夏播已过四成,进入高峰期。眼下也正是小麦抢收、玉米出苗的关键时期,全国北方多地出现持续干旱的情况,给农作物健康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多地开展应对措施。

山东加强水源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利用好抗旱水源

在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当地加强水源统一调度管理,利用库河连通和河道梯级拦蓄的工程体系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抗旱水源。现在,5座大型、15座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已先后开闸放水。

蒙阴县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开闸放水、调度引水,利用机械对河道、干涸的水库塘坝深挖集水井,最大限度解决灌溉用水。目前,全县中小型水库、塘坝全部开闸放水,指导农户利用水库塘坝、机电井、泵站等 1000 余处水利设施抽水灌溉,投入抗旱设备近1万台套,全力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莒南县造墒播种保全苗,对干旱缺墒明显的田块,有条件的地方浇水造墒,确保适期播种;对表墒不足、底墒较好的田块,通过坐水播种、浇“蒙头水”等措施,确保种足种满。对近期可能出现降雨的地区,可以干籽播种、等雨出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落实滴水出苗,确保苗齐苗匀。

枣庄市台儿庄区利用水库、机井等一切有利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及时抗旱浇灌。在已经收割完的麦田地中可见村民手握水管,喷着水花,忙着抗旱浇地,为适时夏种做足准备。

东营市广饶县按照浇足浇透的原则,采用水车、自动喷灌、人工浇灌的方式,做好绿化浇水,同时给绿地除草、松土,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蓄水保温能力。

河南:投入机械灌溉作业,农技人员指导科学灌溉

面对此次干旱,河南省各级农业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努力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据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称,未来几天,河南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高温干旱天气,这直接影响到了夏种的进度和作物的生长情况。

针对近期降水偏少的情况,河南驻马店135座水库开闸放水,全力保障夏种用水需求。在驻马店市平舆县李屯镇三干渠,来自上游宿鸭湖水库的清水通过各条支渠流到田间,当地农户利用抽水泵抢种浇灌。

进入5月以来,驻马店市平均降雨量偏少,给夏种夏管带来不利影响。宿鸭湖水库从5月30日开始开闸放水,全力满足下游灌区灌溉用水需求。今年,驻马店市预计夏播面积1370万亩,为保障夏种用水,水利部门科学调度135座水库开闸放水。截至6月10日16时,全市各水库累计放水5118万立方米,夏播面积已达1075万亩。

连日来,周口市郸城县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夏种夏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当地组织机械开展抗旱保苗工作。这是位于郸城县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一处农田,多台机械在进行喷灌作业,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根据土壤墒情等科学灌溉,提高芽苗存活率。当地还组织维修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灌溉设备提供维修和养护。据了解,今年郸城县秋作物种植面积150万亩。当地气象部门预计,6月20日前周口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全市正积极开展抗旱播种、抗旱保苗工作。

新乡市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秦世伟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达:高温少雨的天气确实给农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延津县利用近年来建立的高标准农田和较为完善的灌溉设施,积极进行浇水造墒,以降低高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尽管增加了投入成本,但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干旱天气对安阳滑县影响不大,因为滑县水浇地来自井灌以及河灌,灌溉条件较好。”安阳市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罗俊丽表示,当前正在夏种阶段,受高温天气影响,较为影响夏种进度,目前百姓正在积极抢浇,夏种进度已经达到90%多。

图片

6月12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君文路上,温度计显示室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IC供图

专家解析

持续高温炙烤北方

今夏高温早且频繁

连日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此轮高温天气主要影响京津冀地区、河南、山东,包括内蒙古中部,还有东北地区南部,上述地区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更热,其中河北部分地区最高温可达43℃。

6月10日至13日是高温最强时段,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高温范围或将接近70万平方公里,河北南部、河南、山东、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40℃,局地有突破6月历史极值的可能。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翟羽分析称,“这场高温是北方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具有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问题一:为何此次北方高温这么猛?

翟羽表示,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是大陆暖脊和干热气团共同导致的。华北、黄淮等地在大陆暖脊或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下,天气以晴热为主,光照足,同时又叠加了干热气团的影响,使得天气更炎热。

翟羽提示说,从常年来看,6月至7月是华北、黄淮等地最容易出现高温的时间段,这次过程并不算罕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温具有一定极端性,局地还存在破纪录的可能,公众需留意当地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注意防晒、多补水。

问题二:今夏高温天气是否来得更早、更频繁?

过去两年,我国都度过了高温炙烤的夏季。2023年夏季,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仅少于2022年同期,全国平均气温也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为22.3℃。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今年夏季,我国的高温天气来得相对比较早一些,全国的高温天气过程也会出现得比较频繁。”

问题三: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往年多,为何仍陷旱情

临沂市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向九派新闻记者介绍,“今年大中型水库等工程蓄水的蓄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一点,于是很多人会觉得,怎么蓄水量多,旱情还这么严重,这个数据怎么这么矛盾,出现旱情后水库马上放水、抗旱保灌不就好了。但实际情况是,市区内的大中型水库一般作为水源地,主要保障饮用水和群众的生活用水,对灌溉、浇地的帮助并不大。且这些水库也已开闸放水,但覆盖范围有限,水库周边的居民能受益,但远离水库的山地丘陵地带则很难受惠。这些地区的灌溉、耕种用水主要依靠小型水库蓄水、河道及塘坝等水源。所以具体某地的抗旱举措要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去具体研究和实施。”他解释道。

问及此次旱情是否相当严峻时,上述工作人员回应称,临沂地区的气候条件本就是“十年九旱”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六至九月的汛期,春秋冬季经常容易出现旱情,所以此次旱情并非十年一遇或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特殊之处在于,今年入春以来,春季降雨较少,没有连续有效降雨,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较大,导致旱情相对重些,河道、水库的存水量不太充足,但现在山区的政府及居民大多已采取措施,依靠现有水量展开自救,如在河道插上水泵、支上管子抽水灌溉等等。

而后,蒙阴县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九派新闻,县区内存在农业生产用水分布不均、局地旱情较重的情况,目前全县中小型水库、塘坝已全部开闸放水,并组织乡镇指导农户利用现有水库塘坝、机电井、泵站等1000余处水利设施抽水灌溉,投入抗旱设备近1万台套,全力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此外,还通过马头崮灌渠从岸堤水库向蒙河调水,解决沿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未来也将持续关注旱情。

科普延伸:

气象干旱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造墒播种?

造墒播种是指在播种前通过浇水灌溉的方式,提高田间土壤湿度或土壤含水量,以满足播种出苗条件的一种农业措施。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土壤湿度或含水量不能满足小麦等作物出苗要求的情形。

为何播后浇灌“蒙头水”?

“蒙头水”就是指小麦播种后萌芽前田间进行灌溉的水。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有两种情况: 一是被动“蒙头水”,二是主动“蒙头水”。

气象干旱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轻旱: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重旱: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特旱: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整合:董晓妍

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大众新闻、齐鲁晚报、大河报、中国青年报、大皖新闻、九派新闻、澎湃新闻、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编辑:董晓妍

6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董晓妍1.16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