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禁止代销私募?多家银行仍在销售,机构尚未收到正式通知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4-06-15 09:04

近日,有传闻称,有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涉及“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等内容,引发了行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业内多方求证上述传闻,多位银行人士以及信托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内部暂时还未收到相关通知。6月14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仍有私募基金产品在售,银行网点代销暂未受到影响。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次监管收紧银行代销私募基金的消息,或与前期私募基金连续出现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不过,银行禁止代销私募基金,对银行影响有限,但私募行业短期内或将受冲击。

实探:业内机构尚未收到正式通知

多家银行网点仍有私募产品在售

据市场传闻,有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代销本通知规定范围以外的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

针对上述传闻,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业内多方求证。某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确实在征求意见中,监管近日在与各大银行沟通。”某信托人士表示,近日听说相关传闻,也在持续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收到正式通知。

据了解,在私募的直销渠道之外,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是私募基金公司积极争取的代销渠道。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的私人部门服务的高净值客户,是私募产品主要天然匹配的销售对象。相对券商客户而言,银行的客户风险偏好更稳健,一般能被银行遴选至名单中的多为具有突出历史业绩的私募,且对私募机构和产品的筛选需要一套严格的评选机制。

“在当前银行公开的财报数据中,具体的代销私募规模并没有过多披露,且在银行代销的所有金融产品中,多家银行代销私募产品的占比并不高,但是对于私募行业而言,银行是重要代销渠道。”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虽然网传“银行禁止代销私募基金产品”的声音频现,但从一线销售层面来看,银行代销暂未受到影响。6月14日,记者走访了深圳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向多位银行理财经理了解私募代销情况后发现,目前多家银行仍有私募基金产品在售,银行网点代销暂未受到影响。

“私募/信托产品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投资的基金产品,我行一般面向私人银行、钻石等高端客户发售。”招商银行宝安区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一般私募基金风险比较高,而且不公开发行,只有合资格投资者才能购买银行代销的私募产品。据介绍,合资格投资者需要具备两年以上的投资经历,并满足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的理财经理也向记者表示,所在银行目前有代销部分私募基金,不过需要完成合格投资者认证后方可查看私募产品详情。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再多家银行的手机APP中,仍有私募产品在售。不过,在点击查询相关产品时,有银行App会提示,该产品为私行代销产品,首次购买请前往网点进行风险评估,也有银行App要求用户先进行合格投资者认证。

图片

中国农业银行APP截图

银行代销私募监管收紧背后

或与前期私募基金爆雷、跑路等风险事件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投资基金并非新规定。原银监会曾于2016年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根据该通知,除政府债券和实物贵金属之外,商业银行只能代销由原银监会、证监会和原保监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也就是说,现行的有关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的监管政策,规定了商业银行代销产品的范围,必须是受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委托。

虽然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需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但是这属于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范畴,不属于行政许可,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属于持牌金融机构,所以按照规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基金。

据悉,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阳光私募”的方式代销私募基金,即私募基金借助信托公司等有牌照机构进行一层嵌套,再通过银行销售给投资者。在合同文本上,阳光私募基金的信托公司是发行人,由其负责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设计,并寻找投资顾问公司、托管资金银行、托管证券券商,并由其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报监管部门备案,私募基金显示为投资顾问,但实际运作中信托公司仅提供通道服务。

对于此次监管收紧的消息,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指出,停滞商业银行代销私募基金的原因,主要还是前期私募基金连续出现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怀涛也认为,此次银行代销私募新规的修订,或与一些中小私募跑路,产生的投资人与代销银行之间的纠纷有关。他表示,如果作为销售方的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违规,涉及诸如“双录”是否规范等细节问题,可能会被投资人起诉,以违反适当性义务为案由被判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形成类案,投资者起诉银行,会严重影响银行信誉。

“私募基金的监管强度较弱,更多依赖于自律监管,这也导致近年来一些私募基金出现爆雷、跑路等风险事件。一些私募基金通过信托等通道嵌套卖给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群体,一旦爆雷,很容易产生纠纷,后遗症不少,商业银行作为代销机构就要出面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也指出,银行代销私募基金存在争议。“从法律层面来讲,二者法律关系是清晰的。但是私募产品的策略和结构往往相对比较复杂,银行其实并不能够真正了解这些私募产品。如果对产品并不了解就去销售,可能就会有一些法律上的风险。而且从声誉风险管控来讲,爆雷后私募基金跑路,投资者就会找到代销银行,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杨海平说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新规是为了解决私募基金不规范运作导致投资人面临风险问题,那么监管部门的意图是明确的,即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取消私募基金代销对各方影响几何?

专家:对银行影响有限,对私募行业影响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传闻所提及的新规实施,取消私募基金代销将对银行、私募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几位受访专家则表示,银行禁止代销私募基金对各方影响各不相同。

银行层面,周毅钦认为,取消私募基金代销对银行而言影响有限。“因为私募基金在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还是比较小的,所贡献的代销中间业务收入不会对银行的整体营业收入产生大的影响。”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也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禁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产品虽然失去部分业务机会,但也减少了潜在地运营风险。

“取消私募代销,对银行服务部分高净值客户的手段方面,以及对银行资管产品货架的丰富度方面,是会有一些影响,也会对银行中收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消银行代销私募基金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杨海平说道。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上述政策对私募行业的影响较大,但并非都是负面影响。

在受访专家看来,禁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产品短期内或将对私募行业造成冲击,但长期可能促进行业规范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一变动也反映出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的重视。

余丰慧告诉记者,商业银行作为私募基金的重要分销渠道,禁售规定可能导致私募基金难以接触到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影响资金募集能力,尤其是对于依赖银行渠道的小型和新兴私募机构而言挑战更大。此举可能促使私募行业进一步分化,迫使机构提升自身品牌、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以吸引其他渠道的投资者,也可能促进直接面向投资者的销售体系发展。

“不过从长远看,私募行业可能因应此规定而更加注重合规经营,提高透明度,减少违规行为,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健康度。”余丰慧补充表示。

那么,后续私募基金是否会完全退出银行代销渠道?对此周毅钦表示:“取消私募代销对私募基金的整体市场品牌和口碑还是有影响的。后续政策是否会落地,还有待观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编辑:罗曼瑜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罗曼瑜2026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