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观察② | “海底绣花”工程 致力升级绿色生态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4-06-17 18:26

高塔耸入云端、人工岛屹立海上、桥梁如钢铁巨龙横跨海面连通多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将在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深中通道项目地处大湾区核心区,临近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穿越7条航道。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不仅是壮美风景线,更是集思广益智慧的结晶。这项被誉为“海底绣花”的超级工程,正全力推动区域内绿色生态升级,助力内含绿色品质的交通强国建设。

图片

新华社照片,深中通道。

01

保护珠江口海洋环境

深中通道东侧途径各类动植物保护区,据公开数据,宝安西海岸红树林距通道约0.5km,人工鱼樵距通道约0.36km,伶仃洋经济鱼类繁殖场保护区、白海豚保护区等保护区环绕于旁。

珠江流入南海的入海口是海洋动物生长繁衍栖息的乐园。在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穿越过这片水域的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之前就优化了设计——据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和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为了减少占用海域的面积,减少对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港珠澳大桥将桥墩数量从318个缩减到224个,减少了94个。

公开资料显示,在施工期间,施工船舶还必须配备一个岗位叫“观豚员”,观豚员需要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够上岗作业。他们会将出海期间有没有遇到白海豚,以及施工期间有没有白海豚,都登记在册,记录在案,如果施工期间发现白海豚,那施工就要暂停。通过这些方式,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在保护白海豚方面的支出达到了3.4亿元。 

02

打造绿美风景线 

站在深中通道桥面上,深中两地的海岸线风光尽收眼底。为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各方沿线综合整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在深中通道前海段沿线综合整治工程,由前海建投集团负责建设,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深中通道前海段沿线综合整治工程,致力于对门户片区道路红线以外的环境进行整治和绿化提升。

据了解,项目在保留场地现有乔木的基础上,对缺少绿量的高架桥体两侧补充基底乔木,使大地景观与立交桥有机融合;在从中山往深圳方向的主要车行视线界面片植凤凰木、在高架桥的交会之处,利用挺拔而翠绿的南洋楹大乔木为桥体周边增添绿意盎然的自然气息;在高架之下,还将搭配开花乔木,形成“地景+花乔”点缀的效果,贯通桥下灰空间。未来,这个湾区景观门户,将化作一条连接深圳与中山的生态纽带,为湾区民众营造出一方更加秀丽、宜居的自然天地。 

在与深中通道连接的深江高速(江门新会段),作为江门新会区与深圳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其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在新会区大鳌镇,以深江高速(新会段)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为目标,按照“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盲区”标准,落实了河道清杂清淤、种植落羽杉、看护房重建或外立面改造等一系列措施,火速推进专项整治工程。在大力推进绿美大鳌生态建设方面,科学配置落羽杉种植,在日常督查中使用无人机巡护,及时发现落羽杉断带问题,现场逐个比对、精确定位,优化落羽杉种植方案。“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与景相融,协调一致,是我们整治提升环境的主要做法。”大鳌镇深江高速(新会段)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小组组长黄伟强介绍道。 

深中通道从2016年底开始动工,历时7年,终于去年11月底实现了主线全线贯通,预计将在今年6月正式通车,大湾区发展的“交通脊梁”正在改写珠江口格局。

深中通道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岛隧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创新探索,降低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珠江口海洋环境,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据了解,深中通道还将开展人工岛绿色建筑及沉管隧道绿色照明等绿色运营技术创新,与海上桥梁及水下互通绿色建设一起,构建交通集群工程绿色建造技术体系,为越江跨海交通通道绿色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助力内含绿色品质的交通强国建设。 


策划:陈文定 谢江涛 

执行策划:赵勇

统筹:高春明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杨志健 卢若情

编辑:卢若情,林诗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中连接 世界无限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