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信访就是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广州市信访局来访接待处四级调研员徐长山在接受采访时说。
19年的军旅生涯,8年驻扎在信访一线岗位,徐长山用一张小小的信访桌,搭起与群众的“连心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信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倾心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徐长山耐心接待来访群众。通讯员供图
2023年6月,经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徐长山获表彰为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成为全省信访系统获此殊荣的唯一代表。
刚从部队转业时,徐长山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对于能否做好这份时时跟人打交道的信访工作,他心里没底,特别是这份工作要求接访人必须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各项法规,有专业知识托底对于从部队转业而来的徐长山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
“不懂就学!”徐长山一头扎进学习法律法规里,同时关注了各职能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有空就阅读学习,掌握最新政策动态。
如今,徐长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听了来访人描述事项和诉求后,很快就能厘清问题性质、处理程序,及时精准交办相关部门。
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徐长山始终保持着军人品质,在信访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退色,退役不褪志”优良品质,以军人本色攻克信访难题。
“徐长山对信访群众总是倾注真心,有着很强的同理心、同情心。”广州市信访局来访接待处处长程继东说道。
据介绍,60多岁的麦某某夫妇,捡拾弃婴养育了11年,由于对收养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办理办理收养和落户手续,导致孩子因无户口无法就读公立学校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多次来访。
徐长山表示,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如果不能帮助麦某某解决问题,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被“二次抛弃”,甚至可能整个家庭都无法面对。于是,他将麦某某的信访诉求第一时间转办给相关部门,并连续多日持续跟进、积极督办。
经过多方协调,孩子户口成功落到了街道公共集体户,麦某某一家的难题解决了,他心里的石头也终于放下了。
徐长山获赠锦旗。通讯员供图
遇到信访人有难处,徐长山常常伸出援手,为经济相对困难的群众打车、订餐,至今已有百余次。
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黄某某是一位疾病缠身的孤寡老人,因为个人名下有房产,一直无法申请到相关补助,随后多次上访反映生活困难。
徐长山了解情况后,每次都自掏腰包为他支付餐费和车费,并反复与白云区相关单位研究对策,保障其基本生活来源。为此,黄某某专门为徐长山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你当家人。干信访工作,就是要真正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欢乐、共忧愁,给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徐长山说。
“如果我们把信访人当作自家人,把群众意见和牢骚当家常话,一家人还有什么事不好商量的?”面对来访群众的怨气、误解甚至责骂,徐长山从来都是耐心倾听、平和交流、认真记录。
八十多岁的潘某某每年上访数十次,每次上访情绪都十分激动,甚至举着拐杖做出打人的架势。
徐长山非常耐心地倾听,通过交流了解到,潘某某平时子女不在身边,加上年事已高,心中情绪压抑无处宣泄。
后来他每次上访,徐长山都和他并排坐在一起,拉拉家常,添茶倒水。几次交流后,老人情绪逐渐平和下来。随后,徐长山还联系老人所在社区对其进行关爱帮扶,化解了老人心中的“疙瘩”。
“做信访就是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徐长山还将来访接待厅一方小小的天地打造成温馨的“信访群众之家”,成为传递“广州温度”的新窗口。
多年来,他一直在市人民来访接待厅一线窗口工作,经常都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年均接待来访群众4000余人次。
自《信访工作条例》施行以来,新时代信访工作不断在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也向信访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干好信访工作最大的动力。”面对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新形势,徐长山选择迎难而上。
徐长山工作日常。通讯员供图
为了提高信访事项化解效率,他充分发挥市人民来访接待厅矛盾调解作用,每周召开访情研判会和协调会商会,针对出现的建筑工地欠薪、新生学位分配等阶段性多发类案信访事项,组织事权单位、属地政府进行联合接访,积极参与处置、推动棘手信访事项解决,最大限度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
徐长山带着感情和责任,展现了一名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赤子情怀,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他不仅是为群众解“事结”化“心结”的贴心人,更是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的信访干部排头兵,永葆军人本色。
采写:南都记者 赵青 实习生 李洋 通讯员 余柏志
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