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经济双赢,洪梅完成全市首宗垦造水田项目指标入库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06-25 10:10

近日,洪梅耕地保护再次取得新成效。东莞市首宗垦造水田项目——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已完成验收,并成功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申报入库,形成了340亩水田指标。

图片

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垦造水田指把土地性质为非耕开垦为水田,或旱地改造为水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洪梅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把垦造水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垦造水田,以高水平“占补平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田指标超300亩获认定
“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田园新景显现

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位于洪屋涡蒗洲,洪梅镇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选址和规划设计阶段起,科学组织实施垦造水田,镇有关部门联合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多次实地勘察选址,充分了解群众意愿,全面摸排后备资源,深入挖掘垦造水田潜力。

图片

建设过程中,洪梅镇积极争取上级自然资源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先进经验,严格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管理办法》规范有序推动项目实施。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完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优化等建设,这片土地逐渐呈现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田园图景。经过市、省和部自然资源部门层层审核,项目成功通过认定,形成了水田指标340亩,耕地指标近341亩。

推行“田长制” 守好“责任田”
连片稻田长势喜人

据了解,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建成至今,已种植了两造水稻。连片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展现出一幅好“丰”景。

为确保垦造水田项目持续保护,洪梅成立镇属企业金色水乡稻田公司,签订管护协议,落实垦造水田片区的种植经营和项目后期管护,以现代化的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运营。

此外,洪梅还建立了严密的监管机制。以推进全省“田长制”工作试为契机,设立巡田队伍,明确各级田长、网格员保护职责、措施、标准,加强后期管护巡田检查、监督和指导,确保管护到位。

小田变大田 农田变良田
累计恢复耕地近1550亩

在洪梅,昔日的草皮种植和低效农田正逐步变为优质的连片耕地。

放眼全镇,洪梅划定了10290亩耕地保护集聚区,按照相对连片、质量优先、易于恢复耕作的原则,在耕地保护集聚区范围内,结合金色水乡稻田项目建设,通过场地平整、土壤改良、修复土壤结构、引入企业运营等方式,全面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工作。通过这些举措,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图片

洪梅镇将以垦造水田项目为契机,融合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建设,打造成稻田种植为主要功能,集农业生产生态融合、观光体验、研学科普为一体的特色水乡田园,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生动缩影

水田指标的成功认定是洪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洪梅着眼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积极破题、奋力攻坚,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镇村土地、产业、生态面貌实现质的提升,支撑洪梅经济稳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向土地要效益 城中村改造破局起势

乘着国家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东风,洪梅氹涌村和河西片区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氹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更是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成功获得了城中村改造首批专项借款37亿,成为10个市领导挂点督导的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

图片

为加快推进改造,洪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1+13”党组织架构,成立临时党委并下设 13 个临时党支部。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每周进驻指挥部现场办公,构筑起“白天干业务、晚上入户协商、深夜复盘总结”的闭环工作链。举全镇之力,推动氹涌村“旧村焕新颜”。

如今,氹涌首期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安置房二期项目建筑主体计划于今年底封顶,三期项目也将在今年底启动建设,村民乐享高品质幸福安居的美好期许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为产业拓空间 现代产业加速崛起

得益于洪梅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正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现场作业人员和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有序作业,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忙建设的景象。

图片

眼下,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一、二、三期正加紧建设,并同步开展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数字经济、新能源龙头总部项目以及产业链强链补链关键环节项目。目前,产业区共承载重点产业项目19个,其中已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4个,总投资额约107亿元。其中,洋兴氢蓝时代、中塑新材料和绿通二期等项目已启动建设或建成投产,另有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抓整治优环境 镇容村貌蝶变升级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洪梅围绕生产、生活、生态持续发力,坚持把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大事,持续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深化“一村一品”项目实施,让镇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还以“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为契机,贯通27公里碧道。一条条蜿蜒的碧道绿道日渐成为群众的休闲娱乐空间,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图片

洪梅今日的一河两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随着梅沙大桥通车使用、洪梅大桥拆除重建、望沙路升级改造等,交通路网日渐完善,也让洪屋涡水道东西两岸实现更多的双向奔赴,一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采写:南都记者 刘媚 实习生 陈梓瑶 通讯员洪梅宣

编辑:曾奕静,刘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