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3日,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简称“金交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广州数字金融节(2024)在金交会上宣布启动。本届数字金融节期间,《广州数字金融发展报告》(2022-2024)重磅发布。2022-2023年的《报告》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2023-2024年的《报告》由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携手编制完成,并进行了多层次数据分析,其中,首次全景式描绘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多层次多样性生态结构,近期也将正式推出。
连续三年编制《广州数字金融发展报告》
据了解,在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办公室指导下,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已连续三年编制《广州数字金融发展报告》(后简称“《报告》”),长期跟踪洞察广州数字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
广州市委金融办、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南方都市报共同发布《报告》。
其中,2022-2023年的《报告》由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编撰,从国内外数字金融形势着眼,从广州数字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着手,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数字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应用,存在的风险与监管措施,总结了广州数字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剖析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实用的对策建议,撷取了多篇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地方金融等领域的专业研究、总结文章。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静寄语道,“希望该书的正式出版,使‘广州经验’得到更好的推广,为促进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023-2024年的《报告》由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携手编制完成,并进行了独家数据调研、数据分析,对广州数字金融发展成果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洞察、趋势分析。分析了广州数字金融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是全国看广州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参考,近期也将正式推出。
首次全景描绘数字金融发展图谱
值得一提的是,2023-2024年的《报告》中,首次推出数字金融产业图谱,全景式描绘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多层次多样性生态结构。
综合学者们对“数字金融”概念与内涵的讨论,课题组形成了数字金融发展的三层架构图谱。课题组认为,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数字金融实际上是数字经济在金融领域的映射,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第一层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层,主要是政策底座和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在数实融合的新阶段,数字金融的发展政策背景日益丰富和复杂,涵盖了金融科技、金融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以及创新监管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旨在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普及度,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数据资源是支撑数字金融业务贯通、推动数智决策的基础,数据流通也是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座。在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层面,需要发展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中心布局、算力体系建设、数据共享、数据要素定价和数据流转与交易等能力。
第二层是数字金融的技术层,主要是指金融体系对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的布局,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内正式落地、数字员工的批量部署等,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愈发深入、精准。在新的政策指引下,中国数字金融行业迈入自主创新、效能深化、提质提速的新阶段,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夯实数字金融的技术底座。
第三层是数字金融的应用层,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的全面创新,指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平台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市场主体利用各层次的数字金融技术,进行数字银行、保险科技、智能投顾、数字人民币、智能投研,甚至部署落地金融垂类大模型和数字员工等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还可以对数据挖掘、智能投研、产品创新、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数字化经营、合规管理和反欺诈等金融业务全流程进行智慧化重塑;赋能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乡村振兴、对公和产业金融、智慧监管等领域,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谢小清
设计:何欣、林泳希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