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表示,近十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由每年大概700起左右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几年都是200起左右,其中重大级别的事件每年大概两起左右,较大级别的事件每年10起左右。
据李天威介绍,一批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比如说2019年江苏盐城响水爆炸事件,2020年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故,2022年贵州盘州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洗油泄漏事故等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广,处置难度大,公众关注度高。经过部工作组协调指导,相关地方全力应对,这些重大敏感事件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此外,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理念思路,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兜底性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环境应急准备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2365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摸清了20余万处环境应急空间和设施点位,总体上形成了全国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准备“一张图”。
同时,探索开展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的试点,指导第一批17个试点园区按照污水“一级防控不出厂区,二级防控不进内河,三级防控不出园区”的总体思路,开展化工园区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库建设,指导浙江省开展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智能化管理试点工作。
环境应急基础能力方面,李天威表示,组建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研究所,打造环境应急“国家队”,研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工具包,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信息报告的要求,建立健全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三项制度。上线运行信息报告直报系统,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时效性。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响应时效三个环节10项任务。大力推动基层环境应急能力,强化环境应急演练,2023年,全国省市两级环境演练共536次,20多个省份组织开展了“一河一策一图”的专题环境应急演练,持续开展分级分类的环境应急培训,有效提高各级环境应急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