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开通后,翠亨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半小时内可通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通过深中通道、广珠轻轨、京珠高速和港珠澳大桥等交通网络,翠亨新区能够无缝链接珠三角生活圈,链接东莞滨海湾。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仅是交通意义上的连接,更是湾区各城市间产业协同、创新合作、资源共享的加速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珠海横琴、中山翠亨新区作为大湾区“五朵金花”,在这一新时代的桥梁之上,将共同编织出一个更加紧密、高效、开放的区域协同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注入强劲动力。
翠亨新区马鞍岛。
“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正在构建
在翠亨新区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隔海相望的深圳前海,林立的高楼清晰可见,蜿蜒入海的深中通道,连通东西两岸。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中两地将建立起直接的交通联系,从翠亨新区到深圳前海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
翠亨新区的区位优势并不仅仅局限于“望前海”。倘若以翠亨新区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圈内不仅有5个国际机场、5个国际港口,还有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大自贸区。此外,新区内还有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和广澳高速、中开高速、广珠城轨、南珠中城际等湾区重大交通基础,逐步构建起海、陆、空、轨立体交通网。
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桥头堡,翠亨新区的交通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按翠亨新区“十四五”规划,未来翠亨新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
除深中通道外,翠亨新区还位于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以及广深港澳四大城市“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交通条件便利。南珠中城际已动工,将使翠亨新区与南沙、广州珠江新城和珠海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翠亨新区的香山站是南珠中城际在中山的首站,乘坐南珠中城际,从翠亨新区出发北上,只需10分钟即可到达南沙,45分钟内可直达广州珠江新城,南下则可直达珠海。
“5朵金花”合力绽放 将注入城市群强劲动力
深中通道的开通,交通距离的缩短,使得深圳前海与珠江口西岸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的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优势资源将更便捷地辐射。前海能够更直接地吸引产业和人才资源,为其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动力,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地位。
广州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副中心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深中通道开通后,南沙不仅可以更快地融入深圳都市圈,实现与前海等东岸地区的无缝对接,还能有效拉动与中山翠亨新区等西岸区域的产业联动,促进高端制造、航运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东莞滨海湾新区紧邻深圳,与南沙隔江相望,深中通道的启用为它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配置机会。滨海湾新区可以更便捷地对接深圳的创新资源和南沙的国际化平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作为东莞融入湾区的重要节点,促进与中山翠亨新区等其他湾区城市的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珠海横琴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域,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其打开了新的合作通道,与中山翠亨新区的互动也将更为便利。横琴可以利用自身在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中医药等领域的优势,与中山翠亨新区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形成互补,共同推进珠江西岸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粤澳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山翠亨新区作为深中通道的西岸落脚点,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将成为承接东岸尤其是深圳前海溢出效应的首要受益者。翠亨新区有望快速融入深圳都市圈的产业链条,吸引高端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落地,推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翠亨新区也将成为中山乃至珠江西岸对接广深港的前沿阵地,带动区域整体经济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跃升。
湾区内部合作平台的格局或将迎来重塑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下,翠亨新区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在崛起。随着翠亨新区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自贸区之间交通网络的全面升级,预示着湾区内部合作平台的格局或将迎来重塑。
其中,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有更多机会。翠亨新区依托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载体,与前海、南沙的创新资源可形成互补,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节点。通过共享科研设施、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在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平台方面,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示范窗口,与南沙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互补,而翠亨新区则聚焦高端服务业的培育,三地合力打造辐射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协同效应。
此外,或可共同推进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平台,利用三地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机制。翠亨新区可借助中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前海、南沙的国际教育资源相结合,共同促进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提升区域软实力。翠亨新区还可以其绿色生态为基础,携手前海、南沙、横琴、滨海湾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绿色建筑、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标杆。
南都记者侯玉晓 图/南都记者吴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飞越伶仃洋 “桥”见新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