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来了|一座交通脊梁,勾勒大湾区旅游业融合共赢的新曲线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6-25 16:21
图片

在珠江口的波涛中,一条巨龙正腾空而踞。深中通道,这条连接深圳与中山的海上巨龙,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将深圳至中山车程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也是珠江口东西两岸文化的纽带,串联两岸多样化、专而精、新且美的文旅新业态,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曲线。

搜索热度激增

一场“去那边看看、逛逛”的双向奔赴文旅开启

想象一下,从深圳启程,仅需短短30分钟,便能抵达中山。那里是广府粤菜的发源地,有令人垂涎的脆肉鲩、乳鸽、杏仁饼等美食;那里还有孙中山故居等历史遗迹,诉说着中山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辉煌篇章;中山的传统文化,如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朗崖口飘色、醉龙舞等,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片伶仃洋所隔着的中山,对深圳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图片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胡卫华对深中两地的旅游资源现状娓娓道来:深圳旅游业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丰富,旅游新业态发展快速。深圳一直致力于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旅游枢纽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旅游产业链完整,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引领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中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和美食文化十分突出,旅游资源特别丰富且特色鲜明,有以孙中山故居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数量众多且品质较高、特色纷呈的产业类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和当地镇域特色产业息息相关。如红木文化主题镇大涌镇,灯饰文化主题镇古镇镇,菊花文化主题镇小榄镇,腊味文化主题镇黄圃镇均久负盛名。在旅游与产业共赢的基础上,中山旅游以“工业美学”为核心思想,让全市美居、美食、灯饰等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产业价值得以放大。中山是广府粤菜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首个“中国粤菜名城”。石岐乳鸽、中山脆皖等都是经典粤菜的代表。

“深圳、中山两地隔海相望,历史同源,人文相通,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动性。深圳旅游的最明显特点是国际范、多样化、新而美,而中山旅游的标签则是岭南风、产业性、专而精。”胡卫华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必将会显现以交通带动文旅,以文旅助推经济的强大示范效益。一句话来形容,目前深圳和中山旅游的关系就是,一场跨越伶仃洋的文旅双向奔赴。

图片

深中通道的开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居民期盼已久。“去那边看看、逛逛”“说走就走”的随心出行近在眼前。据携程数据,截至目前,7至8月份深圳赴中山的预订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4%,周边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1%;此外,前往佛山的预订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9%,周边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7%。同程旅行平台的搜索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的消息发布后,周末时段两地居民对于对方城市的旅游产品搜索量显著上升,尤其是中山居民对于深圳文旅景点、酒店等产品的搜索。

拥抱新机遇

适时推出粤西纵深旅游产品“收客不错”

“以前,深圳到粤西,要从虎门大桥、或者南沙大桥,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深圳新景界创景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黄楚平,一位资深旅游从业人员。从去年开始,他和团队小伙伴们就开始谋划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的旅游产品。

黄楚平告诉记者,随着通勤时间的缩短,包括中山在内的粤西地区的旅游产品都更加容易设计和推广,目的地的游玩项目也随之变得更丰盛。以“跨江跃海·深中通道 万人同游”中山旅游产品为例,仅用一天行程即可感受自然美景与深厚文化交融地魅力,上午打卡深中通道超级工程,步入中山大尖山露营公园学习茶文化,下午探访巧克力工厂,亲手制作个性化巧克力,享受甜蜜与创意的碰撞。最后在“咀香园文化博览馆”的杏仁饼香气中,通过DIY课堂和饼文化乐园,深度感受广东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片

深中通道不仅是一座连接深圳与中山的桥,更将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紧密相连。黄楚平表示,他和同伴们不止于深中双城的调研,更是深入到佛山、到阳江、到珠海、到江门,挖掘那些隐藏在深巷中的美味,探访那些被岁月雕琢的古迹,体验那些美丽乡村的宁静,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道美食融入一条条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中,让游客体验到粤西与众不同的深厚文化。“深中通道开通在即,10多条粤西纵深旅游的产品已经推出,而且收客也不错。”

深圳不仅是出发的城市,也是抵达的城市。黄楚平透露,相关旅深的旅游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推出中。对于粤西游客而言,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黄楚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对目标客群的调研发现,粤西游客对深圳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历史遗迹和文化特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在产品设计上,将莲花山公园作为行程的亮点之一,让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深圳中心区的繁华与发展;还特别推荐了中英街、大芬油画村、甘坑小镇等具有独一无二的深圳特色的景点,见证深圳的历史与文化。深中通道的开通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黄楚平透露,深圳新景界计划于本月底在中山设立分支机构,以积极拓展并拥抱这一新兴市场。

旅游资源共享互补

从深中到两岸城市群,重塑区域旅游竞争力

“两地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好地共享和互补,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选择,推动两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推动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这有助于形成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大湾区旅游品牌,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深圳市旅游协会党总支书记、秘书长周泉霖表示,深中两地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后,必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旅游业是将来深圳、中山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合作重点。

“深中通道的开通给深中两地旅游业界设计、开发两地旅游线路甚至是整个大湾区旅游线路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便利。”周泉霖透露,深圳市旅行社行业协会拟在6月29日,举办深中文旅交流活动暨合作签约仪式,组织深圳知名文旅企业赴中山交流,探索深中两地文旅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更具影响力、号召力的旅游精品。今后深中两地将会有如一日游、周末游、主题游、“一程多站”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同样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进一提升大湾区旅游市场的连通性,是打造大湾区旅游大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尤其是中山的旅游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有望跃上一个新台阶。深中同城化将形成一个更大的本地旅游市场,在供给侧,双方互为对方的供给增量,在需求侧则互为对方的客流增量。同时,同城化趋势下,深中之间的本地文旅消费也将形成更多新的形式和业态,从而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深圳的住宿及文旅预订热度长期位居全国前二十名之列。中山市的旅游市场虽然规模不及深圳,但其近年来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特别是伴随着下沉市场旅游消费的日益活跃,中山等非一线城市正在成为年轻消费群体挖掘“宝藏目的地”的新选择。

大桥将启。一个关于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产业互动的协同创新、以及生活共融的和谐发展的全新篇章悄然开启。我们迎接的不仅是一座桥的开通,更是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未来。

图片


深圳文旅如何把“流量”变“留量”?

专家建议,丰富夜间消费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旅游消费链

胡卫华认为,深中通道通车后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化配置,产生规模集聚效应,也将对珠江口两岸尤其是深圳、中山两地市民的休闲旅游甚至“双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其建议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的有利契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深中通道开通对大湾区旅游业的影响专项研究》。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优化大湾区旅游市场结构版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开展《深中通道开通对大湾区旅游业的影响专项研究》,从顶层设计上做好政策引导和业态规划,如对经由深中通道的大型旅游团队特别是过夜游团队给予一定的奖补。

二是丰富旅游消费业态,做足产品储备。做好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尤其是创新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美食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特色文体旅游消费业态。深中通道开通后对深圳机场和国际会展中心将有极大的提振作用,经由深中通道来深圳乘坐飞机和参加展会的人数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因此要便捷经深中通道到深圳机场和国际会展中心的交通接驳和食宿等硬件设施配套建设。会展经济是一项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会展经济将整合拉动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形成一条较长的“第三产业消费链”。重点拓展商务会展旅游这一高端旅游市场,将商务活动、会展经济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把商务人群转变为游客。

三是精准营销,启动宣传造势。针对深中通道周边市场做好定向宣传,开展“跟着深中通道游中山(深圳)”“48小时玩转深圳(中山)”等专项营销活动。建议两地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成员单位提供丰富且优惠的产品包,整合景区、酒店、餐厅、交通(如地铁和旅游公交套票)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加大夜游、夜演、夜展等文体旅游夜间消费产品供应,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延伸旅游消费链条。

统筹:南都记者 张艳丽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霍健斌

编辑:张艳丽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中通道 大桥来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