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放榜,升学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的焦点。以前常说一考定终身,在近年来似乎有了新的解读。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文理分科、自主决定科目组合的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已有10个年头。新高考带给学子越来越多思考。当本科越来越普及的时候,追求名校也成为部分学子的共识;此外,相比较于以往,专业方向也成为了更为重要的考量。
在此背景下,一次高考不理想的学子,越来越多会选择复读。他们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有着高需求的复读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2024年高考,广州一考点外站满了充满期待的家长。
“不想浪费四年大学时光,还是想找一个好的平台”
2024年6月9日下午,高考的最后一场考试即将结束。在广州市第三中学考点外,离考试结束还差20分钟,已经站满了前来接考的亲朋好友。
“我是来迎接我的同学,他今年高考。”在接考的人中,一位男生向南都记者表示,自己去年复读一年后参加高考,考上了一所本科,而他的同学虽然也上了本科线,但仍然不满意,决定再考一年。“我佩服他的勇气,所以今天我特意赶过来为他庆祝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顺利结束。”
在“05后”的学生中,选择复读,无疑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痛并快乐着”的道路。艰辛可想可知,但至少心中还是抱着希望。
在三中考点,来自从化中学的小陈同学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他告诉记者,自己去年的高考分数是461分,仅比本科线高出20来分。“如果我要读本科的话,估计就是读个民办本科。后来我自己想了很久,读民办本科太贵了,而且也不确定学习氛围是否合适。”小陈称,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如果自己在学习氛围不太好的学校肯定是学不好的,这样既虚耗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又浪费了父母的钱。“不想浪费四年大学时光,还是想找一个好的平台。”
刚开始提出复读要求,小陈的父母是不太理解,也不同意。“在学校都没能好好读书,去个复读机构就能学好了?”小陈笑着说,父母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毕竟自己以前怎么学的,父母都是看在眼里,而且父母也担心他这一年坚持不下来,心理压力太大,到时连个民办本科也考不上。
“我开始还是挺乐观的。想着自己以前没怎么学都能上本科线,那用一年的时间努力学,考个高分不是梦。”分析过去一年的心路历程,小陈笑着说,还是想得过于理想了。由于基础不好,复读这一年里,其实开始也挺受挫的。前面几次的考试分都不高,慢慢地自己的心态就平和了很多,目标也降低了。“在这一年复读里,我明白了,成绩的取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说过去没认真学,现在认真了,就一定会是一个很快的增长。”小陈坦言,就两年高考的英语题目来看,自己无法比较,因为上一年,他很多都看不懂。物理比去年难了,生物考的实验很综合,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语文就是一个正常难度。“我今年的目标是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应该是选不上了,但至少也要比去年提高100多分,因为我还是想读一个像数学、工科之类的好一点的专业。”
复读一年,对于小陈而言,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成长。“我比较愿意花心思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了。反正在学校就好好上课,周六晚上会放松,周日有半天时间去运动。”小陈认为,复读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希望能够换一个好一点的平台,毕竟四年可以学到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可能我也是对钱比较敏感,如果花钱学不到东西就感觉不值。”
为圆梦,大学毕业后两次选择复读
离开高中学习已经五年时间了,选择复读参加高考,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小清(化名)是复读考生中的一员。2012年首次高考后考取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四年后毕业,找到工作后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放不下当初的梦想:就读临床医学。从2017年4月到8月间,她反复咨询,考量,终于决定复读。
复读开始,困难重重。由于对高中的知识体系生疏了,小清第一次摸底考只考了300多分。但她内心坚定,想着只要每次进步一点,就还是有很大希望。她跟班主任聊天,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基于小清的情况,班主任破例给她定了一个规矩:凡是老师复习过的模块,她必须完成;老师没复习过的,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自主决定。“我记得很清楚,当时300分满分的理科综合,她只考了100分左右。”班主任邓老师表示,自己对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为了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他给出的方案是,刚开始先跟着老师一步步来,“不用定过高的提分目标”。
一年过去了,小清参加2018年高考,成绩是552分,全省排名29000名,被广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录取。尽管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小清仍然心有不甘,复读后,她的目标瞄准了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的复读,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决定再次复读。
又一年过去了,小清参加2019年高考,最终被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有时苦恼总在猝不及防的时候侵袭并肆意生长”
然而并不是所有复读的人最后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对比起来,小希(化名)称过程比结果更深刻。她会经常在梦中重现复读的情景。“我有时睡眠不好,也经常会梦到自己在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情景。”小希告诉记者,在梦境中总有很多意外发生,比如考试迟到了,考场上写着写着突然笔断墨了,考试结束时自己还有一大片题目没有作答等等。
“复读一年,其实萦绕了我好几年。”小希说,自己第一年高考,考得有点差,勉强上线本科,当时并没有填报任何志愿,“觉得有点心灰意冷,基本没什么可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
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小希,父母也在升学与复读间纠结了一个多月。“当时,我能看到母亲做着饭都失魂落魄,家里来了亲戚,母亲都像祥林嫂一样,唠叨着该不该让我复读一年,如果不复读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小希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努力的托举,最后选择咬牙掏出6万块交给复读学校,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地奋斗一年。
“我是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在复读学校里,连个跑道都没有,有时觉得不顺意的时候,想跑步发泄一下都没机会。”小希觉得那一年里,自己如同机器人一样,最好不要有任何感受和情绪,“否则苦恼会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侵袭并肆意生长。只有跟着老师的节奏,一张卷子一张卷子地刷,一遍又一遍地提分,不要抬头,不要托腮,不要思考考试外的任何事情。”
复读一年,小希的分数比上一年提高了50多分,稳上本科,但专业的竞争力不强,还是对未来的出路心感茫然。她告诉记者,当年跟她一起复读的同学,经过一年的“锤炼”,不管提分多少,都有点迫不及待“上岸”的感觉。
孩子复读对家长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温女士是复读生家长中的一员。她比一般复读生家长承受的压力更大,因为在大女儿复读后,小儿子也走上了复读之路。“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复读,我的两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人生正确的选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我的大女儿一直学习成绩都挺好的,就是高考失手,所以复读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一年后她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小儿子是否复读,确实经过了一翻考量。”温女士说,儿子的成绩当年只能上专科线,他在读书方面的精力投入远远不及姐姐。“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只读大专出来就业会很难,而且一直以来,全家人的共识是让孩子读口腔医学,因为父亲就是从事这一职业,将来孩子出来社会就业,就有一个较好的引路人。”
在母亲的建议下,儿子小文决定复读。他问母亲:“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复读吗?”
温女士淡定地表示,“我知道!因为你孝。”
此话一出,儿子小文眼眶都红了。的确,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小文愿意再战一次高考。孩子的心思还是很细腻。在决定交学费的前一天,他轻声地问妈妈:“爸爸年纪大了,挣钱也不容易,我复读一年需要好几万,如果爸爸觉得压力大,我可以不复读,去读大专也行。”
温女士给予了孩子坚定的回应:“你只管复习备考,钱的事不用考虑,我们来解决。”
一年后,儿子小文考上了本科。
在两个孩子复读成功的背后,除了孩子本身的努力外,家长的“识时务”也很重要。对于孩子的关注,温女士一直是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她不会经常过问孩子的成绩,不会跟孩子强调要考到哪种层次的学校,但是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学校给她发的每一条信息,她至今仍保留在手机里,包括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各个阶段的成绩,学校的各种通知等等。这一段经历,对孩子来说是难忘的,对家长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温女士对孩子复读有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孩子选择复读,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温女士认为,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弥补,这是非常难得的。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升学,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复读生人数逐年增长,民办普高复读班出现“高配”
上述并非个案。尽管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当下却迎来了“复读热”。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主编的《广东高考年报》数据显示,广东省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5.3万人,其中往届生6.9万人;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5.8万人,往届生8.2万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78.8万人,往届生则有9.3万人。往届生包含复读生、社会考生等类别,从这三年的数据来看往届生不断增长,2019年比2017年增加了2.4万人,可见复读生也在增长之列。
同样在广州,广州市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061人,往届生人数为2423人;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5396人,往届生人数为2770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9168人,往届生人数为3241人。从这三年数据可见,广州往届生也多了800余人,可见复读群体也在增长之列。
虽然都是复读,但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已经有学校录取,但不是自己最想去的,于是自动放弃;有的是家长为长远规划让孩子复读,孩子为满足长辈而学;有的是对专业不满意,上了大学再回炉复读;更多的是分数离提档线有一定距离,要通过补习弥补不足,奋力一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广东夏季高考共录取约50万人,其中本科录取略超33万人。夏季高考实考70万人,总体本科率约47%。当“上大学”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那么“上好大学”“上顶尖大学”便成了莘莘学子的新追求。
在此复读市场的高需求下,除了传统的社会培训机构外,不少民办普高的高考复读班应运而生,而且不少复读班还特意说明,教师有培养清北学生的经验。
如2021年,增城区一民校开设高考复读班,据称复读班的教师是学校花80万年薪招聘的清北师资,均为全国知名学校重点班教师,清一色有带清北学生的经历。2023年,白云区一所民校也开设了高考复读班,校方称学校组建了一支教学成绩优异的名师团,每位教师都带过多轮高考,经验丰富,提分方法多样,目前,名师团的老师已培养清北生上百人。
据南都记者统计,民校高考复读班收费不菲,一般一年4万—10万不等。高考复读班一般实施阶梯式收费。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民办高中按照2024年高考的分数段来定复读收费标准,如高考成绩达到中大、华工录取线以上的考生,食宿学费全免,奖励10万元,视成绩一生一议,一生一案,培养目标为清北或C9;高考成绩在特控线上40分以上,食宿学费全免,另有高额助学金奖励,视成绩一生一议,一生一案,培养目标为C9或985;另外高于特控线并在特控线上40分以下、特控线下30分以内、特控线下60分以内、本科线下60分以内等各个分数段对应的每学年学费也从1万多到8万多不等。
专家看法:破除唯学历论,引导学生更理性地规划升学
从民办学校的高考复读班设置来看,二次高考不少是以冲名校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场上暗涌的名校情结。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随着高考录取率提高,以及推进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高考落榜生已经大幅减少。选择复读的考生,不少是为了考更好的大学,有的可以考上211、985院校的学生也选择复读,目标是进更好的名校。
“就是被211等大学录取的考生,也有不少是录取不满意选择复读的。例如,我访问过一些不报到的学生,他们计划是考上更好的名校,但感觉失手了,所以选择复读。”原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现任广州华商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黄跃雄研究员说道。
黄跃雄提到,有些考生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差不多,他一直不建议这部分考生复读,高考的压力大,很多人承受不了。“大学只是起步,未来的路还有很多。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些著名大学的校领导,其第一学历也不是名校。这表明只要努力去走,这时代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而很多高分考生选择复读,和当前社会存在的学历内卷有关。熊丙奇就指出,由于有的用人单位在用人时,还是很看重第一学历;这令考生和家长相信,为了获得“更好看”的第一学历,复读考进更好的大学,是值得的选择。“只有破除唯学历论,才能引导学生以更理性的态度规划升学。”
诚然,复读属于个体的选择,但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大学的期望值有所提高。黄跃雄就建议,希望大学要确确实实重视发展质量、重视学生的培养。熊丙奇则建议,考生选择复读需要结合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自身实力以及具体的政策规定,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
策划:南都记者尹来 游曼妮 程安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孙小鹏 杨晓彤 实习生 吴蒋琳子
编辑:梁艳燕,叶斯茗,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