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边侦破“犀牛液”等新型毒品,一边当好营商环境护航者

南方都市报APP • 沪上观
原创2024-06-26 17:20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很多人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国家禁毒办提示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滥用麻精药品就是吸毒。健康生活,从预防开始。”

吸毒的危害虽然深入人心,但缉毒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禁毒宣传也从未停歇。国际禁毒日前夕,南都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获悉,2023年上海毒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吸毒人员同比下降28.9%,已实现连续7年下降,出所人员三年戒断率稳定在90%以上;公众满意率达97.8%,毒品知识知晓率达98.03%,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缉毒工作的中坚力量缉毒警察是一支在“刀尖”上行走的队伍,与犯罪分子的较量,往往是生死之搏。“我从没想过放弃,也不能放弃,哪怕我面前是难以预料的危险。如果我们退缩了,那把叫毒品的‘长刀’就会砍向我们身后的人民。”这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禁吸管控科科长李芃芃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的心声。他从2009年至今,扎根禁毒一线十五载,从事过缉毒执法、吸毒人员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禁毒宣传等工作,被誉为上海公安禁毒工作的“万宝全书”。

图片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禁吸管控科科长李芃芃在收缴仓库清点涉案物品。受访者供图


成为毒品犯罪的“狙击手”

参加禁毒工作以来,李芃芃十几年如一日,关注与研究本市以及全国的毒情,始终保持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趋势的敏锐感知,对新型毒品抓早抓小,露头就打,破获“电子烟”“减肥药”“聪明药”等一系列新型毒品案件,先后参与侦办100余起涉一类、二类精神药品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有效震慑了涉毒违法犯罪。

有一年,在一次集中抓捕行动中,刚吸完毒的嫌疑人用重物抵住门背,企图负隅顽抗。李芃芃和队友强力破拆,刚把门打开一条缝,就见眼前闪现一道白光,原来嫌疑人拿了把长刀从门内恶狠狠地砍出。

“我从没想过放弃,也不能放弃,哪怕我面前是难以预料的危险。如果我们退缩了,那把叫毒品的‘长刀’就会砍向我们身后的人民。”说这句话时,李芃芃神情淡然。那次行动,一共抓获吸贩毒人员26人。

缉毒生涯中,李芃芃多次遇险受伤。为制服一个刚“溜完冰”的毒贩,他和人高马大的对方展开殊死搏斗,好不容易控制住对方后发现自己胳膊上是一道道血口子,累得几近虚脱;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他和队友守候伏击一名毒贩,不料毒贩狗急跳墙竟强行冲卡,把已经拉住车门的李芃芃重重带倒在地,拖出好几米;还有一次,到外省市抓捕毒贩,他翻墙入院,却一脚踩在阴险凶狠的毒贩精心布设的陷阱——遍布钢钉的木板上,那尖钉穿透鞋底,深深扎进脚里……

李芃芃爱读书,书上写满了批注。他手边的书还经常换,一会是《禁毒学》,一会是《新精神活性物质办案实用手册》。“作为一名缉毒警察,我们只有学得更多,才能比犯罪分子跑得更快。”他说。

有一次,李芃芃带队赶赴疑似制造毒品的现场,在一个小实验室中发现了3个嫌疑人和几本写满了方程式的笔记本。面对破门而入的警察,为首者并不以为然,认为警察都是门外汉,根本不承认自己生产的是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看到密密麻麻的方程式后,李芃芃一眼便识别出其中含有苯环,且带有抑制、兴奋、镇痛和致幻作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事实面前,几个嫌疑人心理防线被逐一突破,对其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对新型毒品的敏锐感知。李芃芃还参与侦办全国首例涉“犀牛液”新型毒品特大网络制贩毒案。

6年前,缉毒处接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线索。几名被查获的涉毒嫌疑人精神状态不太对,但用当时的检测试板结果却呈阴性。就当大家以为是一场误会时,李芃芃却果断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们的状态过于兴奋,现在只能检测五种常见的成分,做不到全覆盖,我想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毛发检测。”

如李芃芃预想那般,在嫌疑人的毛发中检测出一种新型物质。“以往办案过程中,我们从未在本市检测出这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久前刚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看来毒品滥用又出现了新的动向!”随后,李芃芃率队循线深挖,打掉一个家族式制贩毒团伙,缴获反应釜、多功能反应器等全套制毒设备,缴获色胺类新型毒品260余千克、制毒原料等各类化学品1000余千克。

据了解,“犀牛液”(或称“犀牛G点液”)是一种粉红色液体管状物品俗称,其中含有引发迷幻效果的5-MeO-DiPT成分,由于属于新型的致幻剂,已被列入中国《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中。


做好禁毒路上的“摆渡人”

李芃芃初识小季时,小季还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其父母此前双双吸毒,后来想回归社会时却遇到经济难题。上海刑侦总队缉毒处及时伸出援手。此后十几年间,每年小季都会收到来自缉毒处民警的爱心捐款,直至她参加工作。

由于从小缺失父母陪伴,小季学习成绩一度落后。李芃芃发动民警们“各展所长”,成立“家教小组”,每周风雨无阻为小季上门补课。在“警察老师”的帮助下,小季顺利地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在大学毕业以后,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戒毒人员而言,要想重新融入社会,不仅需要他们的自我救赎,更需要禁毒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接纳与关爱。李芃芃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小季父母学习手工编织课程,引导他们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减轻对毒品的依赖,今后也有一门手艺来谋生。

渐渐地,小季父母的手工编制品从最初的“四不像”变得越来越精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也成功戒断毒瘾,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缉毒处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爱心义卖”,义卖的手工编织品全都出自小季父母之手。义卖结束后,小季父母决定把义卖得来的钱款全部捐给中国禁毒基金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季父亲说:“在戒毒的过程中,我总是会想起李警官对我说过的话,女儿需要健康的父母守护她、陪伴她。戒毒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只要真心想要改变,就一定能成功。”现如今,小季一家人重拾幸福。

在平时的禁毒宣传中,李芃芃也展现出强大的亲和力。“以往的毒品,如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等,大家都一定有所了解,但近些年来毒品被伪装成‘奶茶、跳跳糖、巧克力、电子烟’等各种形式后,对大家来说是不是就有些‘超纲’了?”在某高校的禁毒讲座上,李芃芃的轻松诙谐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前来聆听。

图片

伪装后的毒品。南都记者 赵唯佳 摄

多年来,李芃芃牵头“禁毒宣教”“平安关爱”活动,带队深入高校、社区、企业,开展禁毒知识宣讲,讲解毒品种类、新型毒品知识、毒品辨认、毒品预防等内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和意识。目前,已组织禁毒法治宣讲、禁毒执法讲座等活动150余次,累计覆盖群众20余万人。与此同时,李芃芃还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市禁毒执法培训,起草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滥用新型毒品的执法指引和提示,不断展示法治力度,彰显法治温度。


当好营商环境的“护航者”

一些化学品本身不是毒品,但却是生产合成毒品的重要辅助原料,被国家纳入严格监管范围。对相关化学品企业,有着一套严格的办证备案流程。

老陆是一家化学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办证地点在上海奉贤区、办公地点在上海浦东区,而生产厂家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于注册地与实际使用地不同,该公司在跨省使用这些化学品时经常遇到困难。

在工作中发现这一情况后,李芃芃主动上门,指导老陆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平台进行申报,同时协调安徽合肥以及本市浦东、奉贤等地的主管部门开展异地监管。在李芃芃的帮助下,该公司异地使用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类似情况并不少见。”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李芃芃带领缉毒处的民警们围绕易制毒化学品办证流程、系统操作培训规范、办证所需材料等内容,深入企业开展多次讲解培训,并建立微信群开展线上指导,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行业监管要求。同时,不断推动简化办证审批流程、落实全程网办,依法从快从简审批企业急需购买备案申请,持续助力营商环境优上加优。

图片

李芃芃在办证窗口为化工企业解惑。受访者供图

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李芃芃也将禁毒意识深深植入企业员工的心中。

“喂,110吗?我要报案,我们公司丢失了4桶醋酸酐,大概20升。”前不久,某化学品企业负责人老何向公安机关报案。接报后,李芃芃立即联系负责运输该批化学品的司机小王,根据他提供的运输轨迹,沿途查看视频记录。由于运输的路线是由本市运往省外,途经地点众多,工作量巨大。

“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假如这些化学品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后果将不可想象。缉毒民警,就是要争分夺秒,和犯罪分子抢先机。”在科室民警们分工合作翻看视频20余小时后,李芃芃终于发现了被遗落在卸货地点的这批化学品——4桶醋酸酐。李芃芃立即协调所在地公安机关,妥善处理了这批化学品。

事后,老何所在的化学品企业因监管责任缺失受到行政处罚。“我知道报案就会受到行政处罚,不报案也许什么事都没有,但我依旧选择报案。”老何说,“因为李警官再三讲过,防止化学品流落出去,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不能心存丝毫侥幸。”

为了守护一方净土和万家灯火,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李芃芃和同事们仍身披星光,无畏前行。在李芃芃信念中,缉毒警察永远为“无毒”而战斗。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通讯员 袁昳 发自上海

编辑:田爱丽

6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