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师成长!光明区举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4-06-29 19:19

为常态化全面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光明区开展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6月5日—7日面向小学学段,6月12日—14日面向初中学段,全区近100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到场参训。

图片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王西凯老师主持了开班仪式。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享—资源设计和汇报三个方面,帮助老师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借助已有的优质经验,初步构建光明区人工智能课程资源。

专题讲座环节,深圳市教科院信息科技教研员吴良辉老师做《解读<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讲座,对课程纲要近期的修订工作进行了详细对比,帮助老师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和理解人工智能素养目标,形成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评闭环。

图片

宝安区黄田小学耿琳老师作《搭建情境实验,助推学科融合》专题讲座,主要从为什么要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有哪些类型、设计的实验课例展示和如何评价情境实验课堂四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引发老师们的深度思考。

龙华区教科院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邓翠玲老师作《素养导向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初探》讲座,主要从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方案解读、区域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架构和区域课程资源设计实施三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龙华区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路径,开拓老师们的眼界。

案例分享环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姜涵弘老师作《素养本位的信息科技实验课程》案例分享。她从文件和课标中选取相关要求,强调了实验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接着整体介绍了相关课例的设计和实施路径,最后详细阐述了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改建方向。

深圳市福永中学纪丹老师作《浇花系统探秘》案例分享,旨在引导学生搭建一个简易的物联系统,体验物联网系统如何采集数据、传递数据和反馈数据,主要采用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的教学模式来设计和实践一堂实验课。

宝安区黄田小学耿琳老师作《模拟智能手表》案例分享,案例选自新课标模块八物联网实践与探索。她以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表为出发点,设计了三个实验内容和实验任务单,并从三个实验任务的学习目的、实验准备和实验步骤三方面进行讲解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体参训教师分小组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了教学资源的讨论和设计。

老师们以《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为指引,依托深圳市人工智能平台资源,对教学设计和实验清单进行优化和迭代。各小组通过明确主题、创设情境、分解项目等流程完成了各学段教学资源建设和汇报。

王西凯老师在活动的点评和总结中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教学资源设计和汇报的充分肯定,并指出可以从单元整体情境创设、单元与单元间的衔接、教学任务与实验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考量,以完善和优化资源建设。

图片

本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光明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素养,也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资源,自主建设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助推光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何思敏

编辑:何思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