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光明科学城,如何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双向奔赴?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7-02 22:46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再添“关键一横”,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区与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时空距离也进一步拉近,由深中通道经沈海高速转南光高速,珠江口西岸城市到深圳光明的交通更加便捷。

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发挥所长、双向奔赴,通过合作推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正致力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将可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创新与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图片

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可服务于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创新

中山翠亨新区是深中通道的登陆点,也是中山对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东承”桥头堡。在翠亨新区马鞍岛,名为中山生命科学园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这里定位为集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孵育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平台,将助力翠亨新区打造深中协同的科技创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光明科学城,将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在光明生命科学园,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投入运营,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及产业孵化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后,珠江口东西两岸进一步联动,产业是重点,科创是看点。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发挥所长、双向奔赴,通过合作推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上述提及的生物医药产业,便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合作领域之一。深中两地的资源要素优势不同,更便捷的交通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快速地流动,两地不同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彼此所用,为合作打开更大空间。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领域,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和2所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备受关注的是,光明科学城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建成后既与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

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往来更加便捷,通过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来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相关研究者与科技型企业将可以善用光明科学城布局的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载体,强化协同创新与产业链合作,更加高效地开展科研,加速产业孵化。

 

先行科研经济

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探索具借鉴意义

“当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起来后,制度创新的诉求也会增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时鲲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制度创新,这也是形成“大桥经济”的关键。深中通道在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硬联通”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软联通”。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上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光明科学城凭借“科研密度”“创新浓度”的优势,提出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推动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

图片

“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同一栋大楼工作,楼上是科研人员在开展创新研究,楼下是企业人员在忙着创业,彼此从事的都是合成生物领域的工作,搭个电梯互相串门交流,一个聚焦产业需求的科研火花就有可能被激发,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就有可能被打通……在光明科学城,这种“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深圳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的创新举措,此前已面向全国推广。

作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2023年6月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支持光明科学城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先行先试,为光明科学城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

随着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光明科学城先行科研经济的探索,也可以为珠江口西岸城市抢占新产业赛道,加快提升科创能级、产业能级提供参考借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编辑:王睦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中连接 世界无限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睦广1.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