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院士指导!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双创大赛来了,可揭榜领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7-04 22:53

7月3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州南沙正式启动。大赛以“智荟湾心 博创未来”为主题,面向国内外(含港澳地区)办赛,设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三个组别,计划于8月开始初赛、11月中旬完成决赛。

今年的大赛可谓创意与诚意满满:创新赛、创业赛按照相关专业领域各设立了7个赛道,多为热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创新设置的揭榜领题赛采用了“政府搭台、机构出题、人才攻关”的方式,搭建大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

不仅如此,大赛组委会特别聘请了15位杰出院士和9位“行业大咖”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同台竞技,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南沙更是发布了“以赛促引扶持方案”,彰显求贤若渴的诚意。

图片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本届大赛由中共广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启动仪式现场,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效民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手中接过了大赛会旗,标志着这场面向全球的大赛在面向世界的南沙盛势启幕。


强化湾区人才协作

预计吸引超千个项目团队参赛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博士、博士后人才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生力量。

广东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更要培养好、发挥好博士及博士后人才的创新驱动力量。

活动现场,杨红山指出,目前,广东全省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分站70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43家。全省在站博士后超1.3万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超过4.6万人。

“比亚迪深信,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因此高度重视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的培养。”比亚迪人力资源处招聘调配部经理许云龙表示,比亚迪在深圳、重庆、西安等地设立了多个博士后培养基地,采用“专家带专才”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并利用自身拥有的研究院和技术开发中心等,联合国内一流高校、学科和导师,共同培养出超过1000名博士后人才。这些博士后在技术创新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成为比亚迪技术创新的领头人,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在整个行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杨红山表示,广东要以大赛为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博士博士后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为进一步激发博士博士后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推动人才交流、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本届大赛在组织架构、赛制设计、赛事安排、奖励政策、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推陈出新。

大赛设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三个组别,其中创新赛、创业赛按照相关专业领域各设立7个赛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研究与运用以及其他产业领域。揭榜领题赛不设赛道,由各地各有关部门择优推荐项目需求,经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发布。同时,大赛共设广东赛区(含省外)、香港赛区、澳门赛区、海外赛区四大赛区。

目前,大赛组委会已成功举办60场宣讲会,其中包括7场线上和53场线下活动。同时吸引港澳高校、学术组织深度参与办赛,加大港澳项目发动力度,充分展现大赛港澳元素,强化湾区人才协作。据组委会透露,本届大赛预计有超千个博士博士后项目团队报名参赛。

“本次大赛能够促进粤港合作及大湾区内部科研合作,并成为吸引人才、展示创新能力的重要示范平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伍楷舜表示,近年,南沙承接着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此次大赛将有效加速香港科研需求与南沙地区发展的对接和落地。


突出产业导向

揭榜领题赛首批张榜项目名单公布

在首届赛事的基础上,本届赛事致力于打造湾区特色鲜明、赛制设计创新、产业导向突出、配套活动丰富的博士博士后赛事。其中,产业导向突出尤为关键,赛制设计创新也多为其服务。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此次创新赛、创业赛所设的7个赛道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了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揭榜领题赛则采用了“政府搭台、机构出题、人才攻关”的方式,搭建博士博士后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并广泛征集、邀请广东省内各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国内有关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等参与交流对接,提供项目评选、路演培训、融资孵化、贷款授信等服务,有效提升项目成果转化成功率。

当天活动上,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汪志明现场发布了揭榜领题赛第一批39个张榜项目名单,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项目总投入约2亿元。

图片

现场发布揭榜领题赛张榜名单(第一批)。

汪志明介绍,揭榜领题赛自5月24日发布张榜需求征集通知,截至7月1日,共收到来自香港以及广东省内报送的188个项目需求,覆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研究与运用等产业领域。其中,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技术需求占比25%,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技术需求占比22.9%,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技术需求占比17.6%。

据了解,南沙区内的不少企事业单位兴趣浓厚,纷纷张榜求贤,其中广东中科凯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在内的7个企业(院所)榜上有名,预计科研项目总投入近3000万元。

为了更精准地助力参赛博士博士后将论文、专利、创意转化为生产力,大赛组委会聘请钟南山、倪明选等15位杰出院士,以及王传福、董明珠等9位“行业大咖”共同组成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以高端智力和业界顶尖资源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同台竞技,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现场发布了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附文末)。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大赛中,比亚迪首次作为独立组队单位参赛,也是唯一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独立组队单位。

“本次参赛课题与项目的确立,是以解决比亚迪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的。”许云龙介绍,公司所有参赛课题的研发成果,都有机会应用到产业成果转化中。

自2021年起,比亚迪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将此视为选拔优秀人才、锻炼队伍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够选拔更多优秀博士后人才参与其中,与全国顶尖人才展开竞赛交流。”许云龙还提到,创新平台能够展示比亚迪在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加盟该公司。


“以赛促引”出大招

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

本次大赛设立的7个赛道,同样代表了南沙目前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南沙以科技引领产业,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商业航天、海洋经济等“芯晨大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在一批科创平台的加持下,“支柱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矩阵体系逐渐明晰,对于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需求只增不减。

因此,南沙希望通过此次大赛,为博士博士后人才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南沙、在广州、在大湾区,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启动仪式上,“南沙区以赛促引扶持方案”随之发布。该方案紧扣赛事特点,围绕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落地最需要的资金、场地、投融资等核心诉求,从“参赛加持、落地支持、投融资支持、科创赋能、成长支持、博士博士后专项支持、人才服务”等7大方面,提出了22条专项扶持政策。

图片

会上发布“南沙区以赛促引扶持方案”。

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介绍,扶持政策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无论是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还是专业机构,均可成为发掘潜力项目的“伯乐”,并对推荐优秀项目进入复赛、决赛的机构给予奖励。同时,南沙还为项目团队提供全方位保障,包括奖金配套、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免费办公空间、科创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支持。扶持政策还特别强化了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专项激励,通过科研经费、生活补贴、人才奖励等支持,彰显南沙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重视和求贤若渴的诚意。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沙区大力支持博士博士后平台建设,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累计为区内40余家企事业单位培养博士后220余名,全区现有38个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

“南沙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同时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形成的海洋传感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我们进行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培养博士后朱星玥表示。

去年,朱星玥团队的项目“一种高准确度的深海硝酸盐原位测量传感器研发”斩获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金奖,是该届大赛广东省海洋领域的唯一金奖,后续成功与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落地南沙。她介绍称,针对项目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存在“低频、高难、长线、非标”的突出难点,省市区有关部门均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南沙特色的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创新模式,让我们获得了高端科研资源引领、专业管理服务配套和优质合作机会对接。”

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博士潘思博表示,南沙除了生活环境与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环境相似以外,还会为博士及博士后提供国际化交流机会,包括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粤港澳(国际)创新工场等平台,进一步提升创新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724x808_6686a70edf587.png

729x676_6686a70ee5b3f.png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谭政 通讯员 刘冰汧

图片: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莫郅骅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莫郅骅1.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