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暴雨后尽快恢复失联地区通信?应急管理部揭秘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07-04 23:14

在近日的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地的暴雨洪涝灾害中,一些地方遭遇了断路、断网、断电的极端情况。这给抢险救灾,特别是指挥调度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南都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截至目前,今年汛期尚未出现长时间应急指挥通信不畅的问题。面对暴雨后的各类极端情况,应急救援力量如何快速突破“孤岛”并恢复通信?应急部透露了其中的工作细节。

图片

6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王村镇升庄村宋坑组,安徽移动黄山分公司应急通信保障人员抢修损坏的通信光缆。6月23日至24日,安徽省黄山市持续暴雨。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大数据精准锁定失联地区,在重点区域预置通信设备

在复杂多变的灾情下及时锁定“三断”区域,是救灾工作有的放矢的前提。据了解,应急管理部利用铁塔、通信大数据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第一时间发现疑似受灾断网区域,并辅助利用智能外呼等系统核查。应急管理部称,这一模式精准锁定了广东梅州、安徽黄山、湖南怀化等地失联乡镇,大幅缩短通信异常区域发现时间。

在事前准备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在重点省份预置了25套大中型无人机通信平台、303套专网通信基站以及2586部对讲机,支持地方做好防汛准备。

在近日的湖南怀化、岳阳等地暴雨洪涝灾害中,6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将预置的两套复合翼无人机通信平台调派至怀化会同县、邵阳绥宁县,恢复三洲村、白市溪口村等7个村庄通信,掌握失联区域灾情。

根据灾情发展,7月2日,两部门将两套复合翼无人机通信平台机动至岳阳平江县、汨罗市,保障平江县瓮江镇、浯口镇、童市镇、三墩乡及汨罗市白水镇等地通信,打通对外联系渠道,并实时侦察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同时调派翼龙大型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通信平台飞赴会同县、绥宁县受灾区域,保障金子岩乡等5个乡镇通信。据统计,此轮保障中,无人机通信平台共飞行4架次,总航时19小时23分钟,累计通话417次,通话时长513分钟。

图片

6月25日,在淳安县临岐镇临岐村,网络通信技术人员在冒雨整理线路。受连续降雨影响,浙江省淳安县出现民房受损、农田被淹、道路塌方等灾害。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建立空中投送机制,第一时间将消防通信力量投送至“三断”现场

7月1日凌晨1时,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通信保障分队机动至距邵阳绥宁县麻塘乡政府3公里处,因桥梁受损、道路受阻,通信保障分队携带自组网基站、卫星电话等装备冒雨徒步奔向乡政府,作为第一支进入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搭建窄带自组网通信网络,恢复任务区域通信,及时支撑受灾地区通信保障需求。

消防救援队伍在通信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前突作用,持续提升消防队伍突破孤岛的能力,是抢险救灾更快一步的关键。

据了解,6月12日,针对南方多地强降水的情况,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指导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甘肃8个省区的应急和消防部门,建立空中投送机制,明确一旦出现“三断”灾情,第一时间将消防通信力量投送现场。这一机制在梅州救灾中成效初显,6月17日,广东消防救援队伍30名通信人员乘坐直升机抵达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等重灾区,及时建立前后方通联渠道。国家消防救援局相关人员称,该机制有效破解了“三断”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力量调不出、突不进、传不好的难题。

据了解,为提高预置精准性和响应及时性,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还探索建立了灾情预警研判和信息情报共享机制,在汛期,基于气象、铁塔、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等平台,每日开展灾害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监测通信失联情况,提前预置通信力量和装备,一旦出现“三断”灾情,第一时间调度应急和消防力量赶赴现场。

采写:南都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