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佛山禅城街头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百余位来自成都、重庆、洛阳等全国多个城市文旅系统的政府、国企、专家和媒体代表如约而至,参与2024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现场交流活动,并在佛山创意产业园、美陶湾、岭南天地等多个点位进行了调研参观。
首站走进佛山创产,感受老旧厂区改造升级后的沸腾烟火
3日晚,各界代表首站走进全国网红文商旅旧改街区佛山创意产业园,体验快乐成长文化赋能旧厂区带来的烟火气。
尽管是工作日的夜晚,佛山创意产业园的大街小巷依然摩肩接踵,舞台节目精彩纷呈,商家门口大排长龙。在这个文旅部评定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些年轻人有的在茶饮店边打牌边听草根歌手街唱,有的在宵夜节里大快朵颐,有的在大牌折扣市集薅羊毛,有的在功夫广场观看木版年画说媒相亲,有的在泡泡广场体验西瓜龙狮雕刻,有的泽穿起汉服游走在国潮艺术节中……
考察团对此颇感意外,毕竟佛山创意产业园物业是几十年前的旧工厂,并不是高大上的摩天大楼,并且没有地铁和名胜古迹加持,却能受到如此热捧,并且客群大部分是年轻人。
而这些场景对佛山创意产业园来讲是常态,业态、空间、时间相融合的丰富文旅活动给这个老旧厂区注入了新活力,造就了年轻人的狂欢圣地。
佛山创意产业园位于佛山市中心城区季华四路和佛山大道交会处,由6家旧工厂改造而成,占地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入驻商家、企业1000多家。据第三方统计,当天佛山创意产业园客流量超过8万人次,稳居佛山商业体榜首之位。
“佛山创意产业园已经做了17年了,但是我交学费交了14年,直到最近3年才真正地旺起来,核心还是产品,也就是25H快乐智造厂,用快乐成长文化来打造园区。”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伦说。
随后一天的时间里,代表团还走进了位于佛山禅城的岭南天地和美陶湾,游人如织的岭南天地是佛山古镇活化旧民居的先进代表,美陶湾则遵循尊重历史遗存风貌的理念,加速将旧厂房、旧仓库、旧陶工宿舍等改造提升成公共文化设施、文创空间、新业态消费场所等。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古镇、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分别获颁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发布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十个优秀案例。
文化如何赋能城市更新?禅城区委书记用三招解读
7月4日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现场交流活动上,江西省九江市、河南省洛阳市、重庆市渝中区、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等城市代表分享了各自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探索实践经验。
其中,禅城区委书记严冰代表禅城区在活动现场作交流发言,用三个“文化”揭秘一个传统工业城市中心靠文化逆袭的密码。
第一是以文化之美展开城市新魅力。
“之前,我们把文化作为牵引力从外部推动“三旧”改造,到了这个阶段,更多考虑的是‘融入’”。严冰介绍,禅城勾勒“一主、两核、三支、N节点”的岭南文脉轴线,构建“一老一新”城市框架,把文化嵌入城市肌理,旧城、旧村、旧厂房同步改造,全区75%以上的非工业产业园区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微艺术空间达到70个。
二是以文化之“潮”唤醒城市新动力。禅城擦亮“十大民俗活动”品牌,承办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龙狮大赛、中国陶瓷创意周等国字号省字头文旅活动,禅南荔合作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与成都武侯区、长沙天心区、江西景德镇等国内外城市深化文旅交流合作,禅城非遗文化走向英国和南非。
三是以文化之盛带动城市新活力。禅城坚持文产融合,佛山造和岭南风跨界融合,水墨京砖、香云纱“锦绣”瓷砖等收到欢迎,文化软实力的赋能下,全区高端精密、数字经济、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中心区域,禅城面临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多机遇,我们在思考,未来的城市更新是否要继续不断拓展城市,还是说抓住文产融合的方向,在老旧街区,工业锈带,古村落等用文化加持去活化和赋能,打造一个新的商业消费场景。”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杨涛表示,禅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地方”,未来计划发展演艺、短剧等6个新赛道,打造4类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禅城。
业界如何看待禅城的文旅赋能?文商旅观察人士分析,佛山创意产业园的茶饮街、25H音乐公园、25H运动公园等产品,构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矩阵,把文化产业化,把产业文化化,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商业的流量,这就是佛山创意产业园从旧工厂成长为“当红炸子鸡”的原因所在。
“成长是有梦想的生长,有一个小时的梦想就有一个小时的快乐,有一辈子的梦想就有一辈子的快乐。”邱代伦表示。自己要打造的25H快乐智造厂是以成长心学为底层逻辑的文商旅体学创步行街区,今年还计划在大湾区重点城市轻资产复制2-4个项目。
在文化产业空间打造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山地(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丽群认为,此次活动为文旅界人士提供了难得的一个共享平台,帮助其深入了解、共享城市文旅项目打造背后的逻辑,禅城一些文化园区的创新项目也为其提供了有益经验。
对于禅城一文旅赋能文化更新的路径,她建议:要链接更多的未来,不断更新产品形式、应用模式等,围绕未来主流的C端的消费群体,结合科技、结合未来寻找与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方向。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实习生 曾佳怡
编辑:孙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