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突破!坪山区首例高难度隧道式胸壁PICC置管成功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4-07-05 18:03

7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护理静疗小组团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静疗专科护士陈美丽护士长与王芳主管护士的指导及协助下,成功为一位四肢强直挛缩的危重患者进行了隧道式胸壁PICC置管术。该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坪山区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的空白,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静脉通路选择,标志着医院静脉治疗技术正向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方向快速发展。

1034x1377_00e40e3e98f13708.jpg623x831_f39d70983416a75f.jpg

据护理团队介绍,隧道式PICC可在不适合选择传统PICC的穿刺位置进行置管,如腋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等。由于该患者为合并疾病多、病情危重且四肢强直挛缩,肌张力高,四肢无法进行外展外旋配合置管操作,不适宜常规PICC置管。

经静疗小组讨论评估,并邀请深圳市人民医院静疗专科PICC组长陈美丽护士长会诊,与主管医生及家属沟通同意后,最终决定在患者胸壁经锁骨下静脉在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下行PICC置管术。此技术可以规避因导管脱出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及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

1080x719_b37f1523c9f0f895.jpg

隧道式胸壁PICC技术的应用,是原有置管技术的一次改进,扩大了常规PICC置入技术的适用范围,可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是输液治疗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也是PICC技术中专业能力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一项技术。

医院此次隧道式胸壁PICC置管技术的成功开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通路选择,构筑起一条新的“生命安全通道”,也标志着医院血管通路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隧道式PICC与常规PICC的区别

隧道式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新技术,与常规PICC的区别是:通过建立一个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方便日常维护,也提高了患者舒适性。

855x569_d6d8d91e34173cb3.jpg907x604_0116a83e44f683a8.jpg

隧道式胸壁PICC的优势

  1. 将导管出口预留在最合适的位置。对置管区域皮肤有瘢痕、病变的患者可以应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选择适合的血管穿刺点及皮肤出口,避开病变部位。长期卧床病重、四肢不适合置管患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胸壁PICC置管,有效避免夹臂综合征,方便患者翻身、擦澡等,对于使用及后期维护更加易于操作。

  2. 降低了感染的风险。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皮下隧道相通,而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地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3. 防止脱管。极度消瘦、皮肤松弛的患者,置管后导管极易脱出,采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导管通过皮下隧道导出体外,由于皮下组织对导管的固定作用,从而降低脱管的概率。

  4. 减轻局部渗血渗液。对于凝血功能较差或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如需置入PICC导管,采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可减轻局部渗血渗液。

  5. 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有效保护血管穿刺口,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来源: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