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沙龙|如何用文化建设赋能孩子成长?他们给出了答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7-10 19:18
图片

南都讯 7月10日,第二届广州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论坛——“文化建设赋能孩子成长”德育沙龙在广州市培英中学举行。

在德育主题沙龙环节,各位校长、教师、专家围绕“文化建设赋能孩子成长”进行探讨,分享各校在文化建设中的特色经验做法,共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道。本次论坛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白云区教育局、南方都市报社承办。

案例展示/主题发言

来自高原的“电子礼物”

让观众举起手机不停拍照

在案例展示环节,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白云区云雅实验学校教师胡双月分享了建设“博雅班”的特色经验做法。她不仅教授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课程,还会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英歌舞、醒狮舞、书法、掐丝珐琅等文化,组建舞蹈、美术、运动、演讲、文学、摄影等班级社团,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为了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胡双月根据学生兴趣,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特别融入了航天元素。除了在班会、班牌等班级设计中随处融入航天文化,她还从航天精神出发,鼓励同学关注技术变革机遇,勤于探索、向上攀登。通过组建创客达人实验室,让同学认识3D建模技术、机器人编程技术、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

图片

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白云区云雅实验学校教师胡双月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高级教师何爱莲将“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从经典古文《爱莲说》出发,提出品位高、品格好、品行正的“三品教育”理念。在班级环境中,可见雅莲花圃、青莲班刊、莲田书角。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莲文化也时时浸润学生心田:“新闻莲播”刊登时政新闻及名人名言,“莲品欣赏”打造班级墙及照片墙,“莲星飞扬”展示学生目标和家长寄语。

图片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高级教师何爱莲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德育副校长、高级教师张展辉特别介绍了以“甘泉文化”赋能孩子成长的实践做法。据张展辉介绍,新塘中学原校址设在增城明代著名哲学家湛若水的“尚书府”内。湛若水号甘泉,新塘中学“承甘泉文化,育现代君子”的理念由此而来。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组织同学和家长入甘泉门,行入门礼节。典礼包括齐诵经典、授旗、击鼓明志、礼拜孔子、授入学贴等环节。

图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德育副校长、高级教师张展辉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徐志波重点介绍了学校以“书道文化”为引领,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将书法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经验。同时,各班级也以学校特色为班级建设底色,挖掘书法文化内涵。比如,有老师创办“翰墨班”,在班徽设计中还特别融入了篆刻文化。通过“墨韵风华、诗书滋养”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树立班级文化自信。

图片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徐志波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王振超为大家带来了一份来自高原的电子礼物——学校特色课间操视频。纯净湛蓝的天空下,一群藏族孩子正在操场上欢快起舞,自由、奔放的舞姿吸引在场老师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据介绍,学校还组织篮球及足球比赛、中华诗词大会、藏汉书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王振超表示,学校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通过红色德育文化走廊,展示红色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同时还会组织红歌赛、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

图片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王振超

中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志坚分享了杨逸仙小学“飞”文化建设情况。据介绍,该校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为杨逸仙将军题写的“志在冲天”。学校育人目标与“飞”文化结合,提出培养“灵动雀跃、昂扬向上、素质全面、学有所长”的现代将军式领袖人才。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开展了“探寻飞行的秘密”项目化学习,组织纸飞机制作比赛、无人机飞行体验等活动。

图片

中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志坚

沙龙研讨

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

如何共同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在沙龙研讨环节,嘉宾们从个人经验、校园发展历史、文化建设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家庭教育等角度,为文化建设赋能孩子成长提供了一套“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方法论。

图片

沙龙研讨现场

广州市白云区大源小学书记、校长唐芬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分享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唐芬表示,近30年来,她先后在三所小学工作,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也在逐渐深入。刚开始,她从课堂文化建设出发,提出“童心、童真、童趣”理念,引导每个孩子成为闪亮的自己。后来,她进一步关注教师团队建设、价值观引领、实践引导等工作,提出“同心、同德、同行”。如今,她将过去的经验“集大成”,从礼、智、勤、和、勇、诚多方位出发,倡导在校园中营造“诗意大源、君子养成”的氛围。

图片

广州市白云区大源小学书记、校长唐芬

今年是培英中学建校145周年。据广州市培英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凤介绍,1949年,培英中学升起了广州中学中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外,培英中学还培养了众多爱国志士。“学校的发展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革命史,也是培英人爱国、爱家、爱校的奋斗史。”1879年,培英中学在创建时以“白绿”为校色,在百年的积淀和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核“白绿精神”: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热爱劳动的服务精神;热爱科学的求实精神;热爱母校、白绿儿女一家亲的团结互助精神。“学校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凝结的。是师生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价值体系。它被全体师生认同,是我们每一位师生的精神追求。‘白绿文化’就是培英人的根脉和灵魂。”李凤说。

图片

广州市培英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凤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充满变数的成长环境。家庭期刊集团《孩子》杂志家校版主编祁丽珠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外,媒体、家庭、社会也要通力合作,树立以孩子为本的理念。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的导向,家庭要为孩子创造更多实践机会,社会要为孩子创建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多行走、多思考,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图片

家庭期刊集团《孩子》杂志家校版主编祁丽珠

家长的期许和孩子的自由选择,二者应当如何平衡?面对家庭文化建设中的这对经典矛盾,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刘华杰给出了答案——协商。“家长与孩子通过互动、协商能够建立契约。这个契约能够同时约束孩子与家长,在规范和自由中实现平衡。那些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家长,在给出建议时,孩子往往会更服气。”刘华杰表示,家庭文化的建设是流动的,要根据孩子的需求,不断完善创新。

图片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刘华杰

专家点评

“读懂孩子”这一主题

彰显了广州在教育方面的态度和追求

“提到‘读懂孩子’,我觉得这个主题特别温馨,一下子就把我的心融化了。这个主题彰显了广州在教育方面的态度和追求,非常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在专家点评环节表示。

图片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

什么是素质教育?周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理解、信任、关爱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欣赏少数的所谓优秀的学生。“如果能真正读懂孩子,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在周峰看来,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除了硬件设施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也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希望能以‘水到渠成’代替‘分分计较’,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叶可可 游曼妮 

执行:南都记者 杨晓彤 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程安 李文 王诗琪 刘哲

视频:南都记者 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技术:麦毓轩 

设计:张许君 李毅然

编辑:王诗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论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