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实习生周伊绮 通讯员岳青 7月10日,中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仪式暨广东“青年实干家计划”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记者获悉,今年暑期,广东将有超10万大中专学生奔赴全省县镇村开展定向服务。
启动仪式现场。南都记者梁炜培 摄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下简称突击队行动)由团省委牵头实施,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原则,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南粤学子组建青年突击队深入服务基层。突击队行动纳入2024年“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作为“大抓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共有230多所省内外的高校、中职技工学校参与突击队行动,已线上配对12580支突击队,各学校正在陆续开展培训和出征仪式。
发挥学科专长,在县镇村检验学习成果
在活动现场,来自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眼科中心的项目团队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调研方法。大屏幕上的每一行文字,都镌刻着他们在广袤县镇村土地上留下的坚实足迹与辛勤汗水。他们将课堂所学融入到县镇村的实践中,这些经历如今又化作了台上精彩的分享。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演唱《跟我去丰阳》。南都记者梁炜培 摄
团省委推动各高校根据学校办学层次、专业特色和学生规模,组建4046支校级重点团队,每支队伍配备副高及以上层次指导老师,充分激发学科专业特长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动员3名院士及200余名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下乡实践,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石林指导学生科创团队落地开平,通过专利技术制备的富硒矿物质土壤调理剂实现作物增产种植;建筑学院教授李彬彬带领学生团队扎根鹤山、惠来等地开展废弃建筑活化改造,为地方老旧建筑增添新活力。
华南师范大学也组织了133支突击队,赴茂名、肇庆、揭阳、汕尾等地打造“双师专递课堂”,开展外语、数学、语文、科学、心理、音体美等教育帮扶。华南农业大学则持续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组建55支农科突击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我参加的挑战杯项目获得了省赛金奖,马上就要去河源紫金实践落地。”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卢永昌激动地说。
除了课堂所学,更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县镇村也能够得到检验。团省委构建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一体化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前端建立“攀登计划”项目培育机制,中端开展“挑战杯”系列竞赛、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后端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完整工作闭环,着重引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县域转化孵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攀登计划”省财政共投入2168万元,资助的956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全部转化为突击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省赛终审决赛共有391支队伍转化为突击队。
线上“校地通”,线下校地共建
“以前带学生下乡实践,总是不知道该去哪里开展活动,现在可以通过校地通小程序直接根据地方需求组建团队。”华南理工大学朱老师表示。
校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线上构建“校地通”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校地双向奔赴,线下形成校地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和保障。
今年初,团省委推出“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进一步优化“镇村出题、高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校地合作模式,打破校地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校内校外两套组织体系,建立校地结对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和以县域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转化平台。截至目前,平台上共有2.7万支注册突击队,有1673个镇街在平台发出服务需求,实现高校全覆盖、县区全覆盖。
线上结对如火如荼,线下共建也如雨后春笋般启动。目前,团省委推动地市和高校在县镇村建立202个突击队工作站并进入常态化运行,覆盖57个县。
据了解,广东工业大学在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建立突击队郁南工作站,批量选派15支突击队,搭建无核黄皮全生长周期智慧监测系统,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而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中山大学与属地共同建立工作站,联合40个院系、附属医院团委共计38支突击队组建“高”质发展实践团,围绕决策咨询、医疗完善、产业提升、文化振兴、教育发展五个领域,开展实践服务。“我们依托工作站精准链接校地资源,为团队提供落地对接、综合服务、工作保障等支持,让突击队工作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高州团委书记说。
博士百人团、省外名校、港澳学子齐加盟
今年起,团省委创新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专项行动,组织化选聘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县域基层兼职服务,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经筛选,当前已征集10个地市的240个岗位,包括党政机关的岗位和企业一线的岗位。“我们通过服务地方招才引智,引导大学生投身‘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现促进青年成长和服务地方发展相统一。”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中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授旗。南都记者梁炜培 摄
青年实干家计划的启动,受到了各地各高校的欢迎。东莞市首批设置超80个岗位,拟招募136名硕博士。深圳市联动5个试点区,开发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攻关、基层治理等领域实践岗位55个,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为试点开展校地合作。中山大学动员15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下基层,3名博士生将任海珠区各职能部门局长助理。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笃行计划”,组织近170名研究生(含硕博)到广州、江门、揭阳等基层实习。
今年,突击队行动向全国发出邀请,动员52支省外高校大学生来粤观察和助力‘百千万工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多个‘双一流’高校积极参与。此外,团省委组建42支港澳台侨突击队、19支留学生突击队,邀请他们一同讲好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韶关乳源建立多语言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感知中国”留学生项目,组织60人次留学生深入乳源乡村考察,动员1500余名语言类学生开展瑶族非遗文化推介行动,用中俄韩英日5国语言制作短视频,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介非遗瑶绣和农特产品。
暨南大学120支校级重点团队采用联合组队的方式,带动200余名港澳台侨学生,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绿美广东、乡村规划等重点领域开展社会实践。
广东财经大学组织中外师生以影视创作形式,给30+村镇摄制100+宣介影视精品,作品播放覆盖157个国家,向世界展现了广东乡村新风貌。
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动中医中药等专业的港澳台侨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送技下乡,共同推广中医药文化。
“当前各高校已陆续举办‘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仪式,我们将继续做好行前培训,加强对突击队下乡实践期间的组织和安全管理,为青年学子提供安全保障。”团广东省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卢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