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联合制定油茶营造奖补政策,建立油茶营造分类分档奖补机制。据了解,广东省财政已于近日下达2024年省级油茶营造奖补资金2.3亿元。
广东为何投入超2亿元来扶持油茶产业?这一产业如何带动广东农村的发展?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广东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生产已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内容。近年来,油茶已经成为了河源、韶关、梅州等地市的“绿富”产业。
据了解,油茶被誉为“瘠土明珠”,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树种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将油茶纳入食用油安全战略,规划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200万吨。
点“绿”成“金”,油茶果炸出致富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粤北地区山地资源丰富,山区土壤植被状况好,种植、栽培油茶优势显著。油茶因一次栽种,多年收果,经济价值高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被称为“绿色银行”。近年来,河源、梅州、韶关、清远等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广东油茶林。
以河源为例,河源是广东油茶的主要产区,其境内的东源、和平、连平、龙川4个县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油茶。目前,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河源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源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98.9万亩,占全省油茶种植总面积三成以上,居全省第一,茶油年产量约1.9万吨,油茶年产值超30亿元。河源已初步建成油茶种植、加工及延伸产品体系。
今年4月,河源出台了《河源市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7年,全市完成油茶林新造34万亩、油茶林低产低效改造9万亩、抚育20万亩,全市油茶种植总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2.8万吨。
梅州兴宁也是广东油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其拥有“中国油茶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油茶重点县”四个“国字号”招牌。数据显示,兴宁现有油茶面积超30万亩,2023年全市油茶籽产量超1万吨,茶油产量达2604吨,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有17家,油茶种植、加工、销售油茶相关的企业已达300多家,油茶产业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韶关,油茶则成为了当地推动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手段。韶关绿色资源丰富,被誉为岭南生态屏障、华南生物基因库。然而,韶关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其中,乐昌市和乳源瑶族自治县石漠化面积占比最高。
乐昌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土地面积一度达到40万亩,为广东全省之最。2008年,乐昌市被列为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乐昌市以“封山育林为主,造封结合”的思路,全力加强石漠化治理。通过碳汇造林、水源涵养林造林、国土绿化造林等项目,在石漠化地区发展油茶、南药等特色林下产业,实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
数据显示,2023年,乐昌市油茶籽产量达3470吨,产值达到2287万元,在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介绍,目前,乐昌油茶林面积已扩展至7.7万亩,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区域的梅花、云岩、秀水、白石、黄圃等镇,并且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北纬25°生态环境带,气候适宜种植油茶树。近年来,乳源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油茶种植推动石漠化治理,促进资源变资产,荒山变“金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乳源油茶面积约7.8万亩,综合产值约12亿元,油茶产业成为了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到2025年广东油茶林总面积达360万亩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2022年5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油茶林总面积达到36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8万吨,打造10个省级油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强调,要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2023年1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将油茶新造、低改及抚育生产目标纳入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内容予以支持,并安排油茶新造100万亩、低改及抚育100万亩任务,分年度实施。
2023年6月25日印发的《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三年油茶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建设高标准油茶林、发展良种繁育基地、培育新型油茶经营主体及产业集群、加快收储配套建设、促进油茶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油茶品牌建设等任务。
在财政支持方面,为了减轻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广东将油茶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2022年10月,广东省林业局出台《广东省油茶保险实施方案》,在韶关、河源、梅州、肇庆等地区先行开展油茶保险试点。根据2023年11月出台的《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年)》,油茶保险已经覆盖全省,其中广东各级财政对油茶保险的补贴比例为60%,企业或农户只需缴纳剩余40%的费用,油茶保险每亩保险保额参照种植成本和预期收入的不同,按油茶树体和油茶鲜果两部分同时投保。
近期,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广东省林业局制定油茶营造奖补政策,建立油茶营造分类分档奖补机制。其中,油茶低改项目按每亩6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油茶新造项目、中央财政油茶产业示范项目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项目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
产业发展逐渐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
南都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广东大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油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梅州市大埔县油茶产业发展基地。
2021年11月,广东省林业局出台了《广东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和管理办法》,先后认定了河源龙川、和平,梅州梅县、兴宁、大埔、五华,韶关乐昌、乳源等12个油茶类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当前,河源正在大力推进全省唯一的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2021年,河源油茶入选广东省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名单,成为全省唯一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据介绍,该产业园以灯塔盆地为中心,辐射东源、和平、龙川3个县,涉及26个镇,产业园内油茶种植面积为46.96万亩,是河源油茶产业核心聚集区。
在品牌打造上,近年来,广东致力打造“粤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并开展了“广东十大茶油”评选,广州的“广垦茶油”、韶关的“宝华农科25°”、河源的“云度”、茂名的“本草高凉”等10个茶油品牌上榜。
为推广油茶标准化生产模式,发挥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茂名率先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油茶+N”示范基地。据介绍,“油茶+N”理念打破单一油茶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致力于打造品种优质化、防控绿色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的“五化”高标准现代化油茶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发展“油茶+N”模式,可提升油茶与科研、教育、旅游的融合程度,促进油茶实现三产融合。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执行统筹: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卢婉珊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
编辑:卢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