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评估数据,202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1996万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74万例。而在众多癌症当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均排名第一,分别占到了总发病人口的11.6%,死亡率的18.4%。
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在出席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岭南大医生荣耀盛典”时表示,得益于多方面综合努力,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有大幅提升。据悉,身兼肿瘤临床医生与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周清不仅深耕肺癌诊治领域,更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发声,呼吁“提升基层肿瘤诊治能力、加快推进规范化分级诊疗制度”。她在现场再次呼吁,让恶性肿瘤成为能在“家门口”诊治的慢性病,展现了医疗工作者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年6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9—2021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相对生存率最新现状及趋势测算,结果显示,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43.7%,取得显著提高;8种癌症5年生存率超过60%,肺癌生存率提升幅度最大。
周清院长深入阐述了我国肺癌生存率显著提升的原因,她指出,肺癌5年生存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多方面的综合努力。首先,国家对恶性肿瘤防治的高度重视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府不仅在早诊早筛早治方面加大了投入,还积极推动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其次,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是肺癌生存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治疗手段,到如今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的不断涌现,肺癌治疗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两年做一次低剂量CT,如果是长期吸烟、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或者有直系亲属罹患肺癌,建议一年一次。周清表示,早期肺癌的治疗目标是以治愈为主,而晚期肺癌则往往需要长期控制,治疗难度和成本均大幅增加,公众应高度重视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通过科学的体检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或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测,能更早地发现肺部微小病变,为早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意味着我国癌症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极大提升癌症患者防癌抗癌信心,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迈出坚实的步伐,相信在政府、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