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我国也迎来了全年旅游高峰期。不少旅客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并提前购买机票。这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打着“退改签”旗号的诈骗近期频频出现。
记者查询发现,有多名旅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遭遇“机票退改签诈骗”的遭遇。他们皆是在预订机票后,接到“因航班取消,要帮旅客办理延误保险理赔”的电话。交流过程中,对方自称是航空公司或者民航局的工作人员,能准确说出旅客的身份证、航班号等信息,使得不少旅客信以为真,并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最终,不仅收不到延误理赔,账户里的钱也被洗劫一空,被骗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案件过程
李晶晶预订了3 月 22 日中国航空的机票。出发前一天,她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航班因故取消,需要改签或退票。“当时因为手上在忙别的事情就比较慌张,而且他准确报出了航班号和身份证号码,所以下意识就相信了。我还有同行的人,所以当下跟他说等我确认后再打电话给他。”据李女士回忆,当她要求稍迟再复电时,对方拒绝了,称李女士复电是打不进这个电话号码的。
“后来他重新给我打了电话,中间并没有隔很长时间,我觉得他们就是为了抢这一段你没反应过来的时间,这样他们才能进行下一步。”李女士向南都、N 视频记者复盘道。
第二次电话沟通中,在李女士确认改签后,对方称会给到300块钱的赔偿金,然后让她按照提示操作。“我按照提示去支付宝上搜索,输入对方提供的账号后,显示付款账户名称是广州白云旅行社的官方名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他的信任。”随后,由于李女士并未开通向企业收款的权限,无法收款。此时,所谓的“客服”让她登录网页收款。
“一开始我是直接搜索国航的官网进入的,对方知道后就要求我通过他的链接进入。我打开进去以后,和国航的界面是一模一样的,完全看不出是个假网站。”李女士在跟随指示操作的过程中,也起过疑心,但是“都被他们各种话术蒙骗过去了”。
“他们会给我发工作证啊,然后一直很‘贴心’地指引你,高密度的对话分散你的注意力,也有我自己想贪小便宜的心理吧,就还是选择了相信他们。”
为了得到这笔赔偿金,李女士根据对方的要求又下载了“全视通”APP,在“客服”要求下开放了手机录屏的权限。在知晓录屏开启的情况下,她“鬼迷心窍”地依照指示点开了自己的微信、支付宝、银行 APP 等,向诈骗份子展示了自己的所有存款。
幸运的是,由于手机使用的是面容解锁,诈骗份子未能获取李女士的密码。随后,李女士的男朋友在网上查看到有关“全视通”APP 诈骗的信息,立刻告知李女士卸载该软件。此时,李女士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廖同学就没有李女士的“幸运”了,在“客服”环环相扣的骗局中,廖同学最终被骗走了 6 万余元。
“我是北京飞回广州的航班,在发现被骗后立刻在北京报警了。”他向警察提供了银行卡号和流水清单,警察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留存,包括拷贝APP、网址,以及存档银行账号、卡号截图等。经查,诈骗IP显示在境外。
“我的案例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我是通过数字人民币账户被骗的,数字人民币有匿名账户,很难追溯。”廖同学补充道。
是谁泄露了你的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这些准确的个人航班信息,是从哪里泄漏出去的?
7 月 11 日,记者致电了多家航司及第三方平台,在确认受害者接到的都是私人手机来电后,都一致回复“是诈骗电话,请不要相信任何私人手机号码来电”。
问及是否是平台泄露了旅客信息时,客服均表示,公司不会主动泄露任何旅客信息,但也无法得知旅客信息是如何被获取的。
某第三方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票改签诈骗在各大平台都有发生,平台也已反馈至国家反诈中心。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徐光侠告诉南方都市报、N 视频记者泄露源头主要有 4 种,包括:黑市数据交易、网络钓鱼攻击、社交工程攻击以及内部人员泄露。“其中最严重、最难以防范的就是内部人员泄露。内部人员可能会利用一些职务之便,通过交易个人的隐私数据获取利益,威胁是非常大的。”
针对不同的信息泄露源头,徐光侠给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包括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使用强密码和双因素认证、定期检查隐私设置、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和及时更新软件等常规操作。她还重点提及了银行转账设置这粒“后悔药”。
“在向陌生人转账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转账方式,将其设置为2 小时后到账或者次日到账,都可以在事后反悔,给自己留条退路。给自己的银行卡设置限额,特别是信用卡,即使诈骗份子成功转移了你的资金,损失也是可控的。”
此外,她建议广大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它具备举报、预警、身份核实及风险自查等功能。“国家在软件数据库中储存了大量的诈骗号码并有相对应的画像,通过我们反诈软件,它可以判别出来这是一个高可疑的来电,给普通民众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举报诈骗电话,从而丰富我们的数据库,惠及更多的群众。”
如何追回损失?
如果诈骗已经成功实施,我们应当如何追回我们的损失呢?广东安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倦表示,遭遇诈骗后,受害者应第一时间报警,并留存相关证据。“包括当时的转账凭证,还有当时所下载的软件登录的网址,以及通话记录等,提供给公安机关,方便他们进行相关的技术侦查。”
他认为,区别于普通的民事案件,此类经济案件,因为犯罪分子已经进行了精密的预谋,所以维权成功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我们应当将重心、重点放在提前预防上面,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及时报警。平时遇到此类电话、短信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去把验证码告诉他人,也不要随意点进不知名的链接,下载来源不明的 APP,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电话核实。”
IT法律专家赵占领在央广网 1 月 28 日的采访中建议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他说:“消费者作为受害者,想通过民事途径维权,在操作中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渠道,就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针对有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害,检察机关代表广大的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然后他去调查取证。”
公安机关提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在引导下泄漏重要密码。如果对方开口称可以进行赔付,并要求下载App,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局;如果被告知需“退改签”,一定要通过航司和官网等官方渠道核实航班信息;同时,千万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更不能在陌生网站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
采写:南方都市报、N 视频记者 鹿筱悦
视频:南方都市报、N 视频记者 鹿筱悦 实习生余枫、夏雨晴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