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为切实服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近期,华南农业大学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天虫食桑”实践团队,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刘吉平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清远市阳山县开展蚕桑产业技术指导帮扶。
青莲镇种植蚕桑4000多亩,其中辖下峡头村种植蚕桑3000多亩,是当地的重要产业。日前,实践团队与青莲镇政府举行对接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状况,并认识到当地蚕桑产业在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产业链构建、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上亟须专业技术指导和科学解决方案。
为此,团队成员深入当地桑园和蚕房,实地调研蚕农在农药使用、桑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蚕房卫生管理问题,团队成员建议要推广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优化桑枝条裁剪技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减少蚕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还对桑园及周边农作物的土壤进行酸碱度检测,测定了桑叶中叶绿素含量,并收集病害样本和土壤样本,后续送回实验室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检验,希望为当地桑树的病害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峡头村种桑养蚕一亩地一年可以养育三张大蚕,收入约6000元。相比之下,同样面积的土地种植花生产值约3000元,玉米约1400元,当地农户养蚕的经济收入较高。针对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和劳动力问题,团队成员将进一步走访蚕茧收购、加工、销售企业,以期引进先进的蚕茧加工技术,提升青莲镇峡头村的蚕茧品质和产业效益。同时,将开展养蚕技能培训,提升蚕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助力产业发展。
之后,实践团队来到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全面了解蚕种制种的全流程;走访黄坌镇的养蚕大户,指导农户如何分辨真假蚕药,传授养殖技术,并建议蚕沙废物集中堆放时要加入菌剂进行沤肥,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实践团队还前往英德市太平岭的现代化养蚕基地,对桑园的土壤干裂和桑树枯萎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采集病样开展进一步鉴定。
据了解,今年暑假,华南农业大学共组建751支突击队服务“百千万工程”,重点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工作。同时,近万名华农学子将以“定点调查+返乡调查”形式,重点围绕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的“发展、建设、治理”等领域开展调研,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中当先锋、打头阵,创品牌、作示范。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