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23.86%!中山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解锁善治密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4-07-16 11:42

围绕涉企纠纷,火炬开发区法庭成立中山首个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站;聚焦基层矛盾,坦洲法庭推进多元化解“同心网”工作方案;化解家事纠纷,黄圃法庭由法官参与镇街心理咨询服务和家事纠纷调解……

当前,中山法院以人民调解为抓手,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今年1月19日,中山市中级法院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聚焦指导人民调解6方面20项任务考评指标体系,绘制“施工图”,细化“任务书”。

通过打造“龙虎榜”“英雄榜”,中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热闹氛围。今年1月至6月,中山7个中心法庭共受理案件12565件,同比下降23.86%;办结10481件,结案率为83.41%,同比上升13.88%。

火炬开发区法庭

建全市首个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站

推进“无讼产业园区”落地

今年4月17日,上市企业明阳电气公司为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庭长张文辉送来锦旗,对法官高效解决企业纠纷表示感谢。原来,中山某咨询公司为明阳电气公司相关智能工业园工程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后来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产生纠纷,中山某咨询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明阳电气公司支付咨询费及逾期违约金等300余万元。

图片

明阳电气公司为火炬开发区法庭送锦旗。

该案在诉前调解阶段调解不成后进入诉讼阶段,张文辉收案后,及时与双方公司代理人了解情况,开庭审理前已与双方进行过多轮沟通,了解双方核心争议事项。经过专业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这起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

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管辖范围包括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是中山工业企业最密集的区域,民商事案件数量在全市位居前列。对于基层法庭来说,如何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是服务辖区高质量发展、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一项工作重点。

“辖区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多,涉及劳动争议案件多、买卖合同类案件也很多”,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庭长张文辉介绍,为此,今年该法庭与火炬区人社分局、中山港司法所、火炬区工商联(商会)等多方合作,推动成立全市首个服务民营企业涉诉纠纷的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站,并签订《关于建立商事纠纷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围绕共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等八个方面细化落实。“通过这套机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司法建议书推进落实,相关案件大幅下降,获得企业认可。”张文辉说。

图片


在此基础上,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今年进一步推进“无讼产业园区”落地。“目前已经与南朗中医药产业园协调,计划年内推进全市首个‘无讼产业园区’落地”,张文辉介绍,法治服务前置,园区内涉企纠纷。与此同时,该法庭还谋划与翠亨新区相关产业园区共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提升审判质效、实现简案快审,能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原来标的几千元和标的几千万的案件,可能都在一个法官手里,有时候明明很简单的案件,审判的时间也会拖得比较长”,张文辉解释。去年,该法庭组建简案速裁团队,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今年进一步调整法庭简案团队,团队由3名青年法官组成,2024年以来已结1257件,结案最多的法官上半年已结499件。团队平均结案用时压缩至25天,平均结案用时最少的法官今年平均结案用时仅16天。

坦洲法庭

创新“同心网”多元解纷试点

收案前三的纠纷同比均下降

 “巡回审判+联动普法”,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这样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中山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常态。今年初,坦洲人民法庭的法官带着国徽、案卷、开庭设备、普法宣传资料,把巡回法庭开到十四村涌尾菜市场。在现场,法官有条不紊地进行法庭调查、组织举证质证、详细询问案情并开展调解,双方终于同意协商解决,并在解除合同、租金数额上达成一致,被告当庭向原告支付了所欠的租金。

图片

坦洲镇是中山的南大门,与珠海市交界,人员来往密集,流动人口多,基层社会治理难度高、任务大。坦洲法庭深度参与“1+6+N”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府院联动,与辖区党委、政府共同确定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心网”工作方案,主动融入镇综治中心“+”环节,进一步创新“法庭+”机制。

“人民法庭虽小,却扎根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坦洲人民法庭庭长陆招胜说,坦洲法庭每周定期派法官、法官助理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进驻坦洲镇综治中心及下辖的康泰派出所调解室等调解平台,对矛盾纠纷进行预防排查、化解稳控。

针对坦洲镇物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占比高这一实际情况,坦洲法庭创新“同心网”多元解纷试点,打造“小事”小区调,“繁事”社区调,“难事”镇街调模式。陆招胜介绍,在凝心名都小区物业纠纷系列案件中,法庭联合综治、城建、社区等部门“夜间出摊”,成功送达77件案件,其中有60位业主自动交纳了物业费,撤诉率高达77.92%。

2023年,法庭收案数排名前三的物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分别同比下降59.72%、12.74%、28.57%。因诉源治理成绩突出,去年,坦洲法庭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人民法庭”。

黄圃法庭

建立家事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

家事巡回审判服务“妈妈岗”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近年来,黄圃人民法庭以家事审判为切口,探索建立家事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不断发展新时代家事纠纷治理的枫桥经验。

“走,我们一起回家!”看着贾成(化名)一家四口面带笑容地离开法庭,黄圃人民法庭法官黄燕芳终于松了一口气。贾成和妻子李美(化名)已经离婚,10岁的贾明(化名)跟随父亲生活,弟弟则跟妈妈生活。但是,贾成经常将对李美的怒火发泄到贾明身上,多次对儿子谩骂殴打,最严重的一次,导致贾明头部、眼睛多处受伤。

今年6月12日,母亲李美代儿子贾明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黄燕芳收案后,决定采取“法院+妇联”方式合力化解。在查明事实后,法院当庭作出禁止被申请人贾成对申请人贾明实施家庭暴力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并联合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对贾成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其到黄圃镇妇女联合会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三次。

图片

“双令”齐发、四方联合,法官、检察官、妇联干部和心理咨询师联合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我也是从小被打大的,以为老爸打儿子天经地义……”贾明坦承。找到问题症结后,心理咨询师从多角度等进行客观分析,让贾成意识到“离婚不是一件失败的事,但因为离婚导致对孩子的伤害才是失败。”最终贾成解开心结,表示愿与李美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经过三次家庭教育指导,贾明在接受法庭调查回访时微笑着说:“我现在终于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我带儿子外出旅行好几次,父子间多了许多交流,感觉很轻松愉快。”

图片

黄圃人民法庭打造“一庭一品牌”,在辖区范围黄圃、南头、三角三个镇区设立法官调解工作室,由法官参与镇街心理咨询服务和家事纠纷调解,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及普法讲座、调解技能培训等活动,服务群众超10000人次,有效地将大部分家事纠纷化解在村居。与此同时,按照“调解为主,快审支撑,精审兜底”的办案模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妈妈岗”的就业模式引发热议。“妈妈岗”主要是面向家中有12周岁以下儿童的劳动者,专门开设的具有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时间的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8日,黄圃人民法庭在南头镇挂牌设立了南头镇家事巡回法庭,以家事巡回审判服务“妈妈岗”工作。

黄圃法庭庭长陈鸿锐介绍,“‘妈妈岗’司法服务平台”将联动法庭、司法所、人社局、妇联等部门,面向“妈妈岗”员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谐婚姻关系、技能提升、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关怀和培训服务,进一步深化妇女儿童权益事业发展,为推动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的工作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梁凌嘉

编辑:吕靖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