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是什么吗?7月16日,由福田区教育局、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福田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微信战略研究院、深圳大学协办的“福田少年行”之“科创少年调研团”活动同步开展四条非遗活动路线,让“科技”和“非遗”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科创少年调研团”中深大附中创新中学组的成员踏入龙华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传习所,向景泰蓝技艺传承人彭丽老师学习并体验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制作。
了解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目前AI无法替代的工艺
“尽管现代科技如AI和3D打印技术不断进步,但掐丝这项工艺仍需人工完成,景泰蓝工艺画是AI目前无法替代的传统艺术。”只见彭丽拿起一件件作品,娓娓道来创作背景、创作过程等,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这一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传统工艺的瑰宝,制作工艺融汇了中国的传统绘画、吉祥装饰、金属雕錾、宝石镶嵌,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更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中,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从铜胎掐丝到珐琅的烧制,景泰蓝的每一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画种,景泰蓝工艺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掐丝技艺,更结合了现代技术,融合了水墨画、中国画及西方绘画手法,展现出典雅雄浑、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彭丽向大家展示了景泰蓝工艺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马桶盖上、盘子上、茶杯上。她强调,尽管现代科技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传统工艺,但掐丝工艺的独特性和艺术性,是机器难以复制的。
深大附中福田创新中学的李源月同学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她早已对景泰蓝修复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率先提问:“老师,您对景泰蓝工艺画有哪些看法和认识?您制作哪种作品的挑战最大?”景泰蓝工艺画于彭丽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人物画的制作,“因为有些神话人物,在现实世界里没见过,”她深有感触地分享了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深大附中福田创新中学的六名学生中,虽然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对于景泰蓝工艺画却都是首次接触。他们通过彭丽老师的讲解,了解到景泰蓝工艺画的独特之处,如何结合传统和现代技术,创造出典雅雄浑、金碧辉煌的艺术作品。彭丽认为:在制作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时,有没有美术功底、学习过油画还是国画等不同绘画形式的同学,作出来的画,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景泰蓝在我国不同地区,都各自有哪些特色?”面对徐赫思同学的问题,彭丽答道;“景泰蓝在我国并无区域差别。”同学分纷纷讨论:“那么我们在小程序里制作的地图,就属于无效应用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少年调研团带着任务而来,他们要在互动中不断拓展视野,在行程中开发、改进微信小程序,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微信小程序设计中,为景泰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赋予新的传播方式,来对非遗传统文化传播进行策划和设计。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母版
学生用金线水彩绘就锦绣河山
在彭丽现场演示制作后,同学们就摩拳擦掌地迎来了景泰蓝工艺画制作环节。彭丽老师挑选了千年以前的名画《千里江山图》作为作品参考,她认为,这幅画的颜色丰富、色彩清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易于掌握的创作灵感。
在一下午的制作过程中,彭丽感受到,六位同学虽然没有接触过景泰蓝工艺,但是在跟他们讲解了技巧之后,大家都完成得很好。“润色、掐丝做的比较流畅,颜色上得也很不错。”例如,她称赞谢浩宸同学的作品没有翘丝的现象,上色后就很漂亮;而胡惠风同学的作品很干净,且线条复杂些,展现了他多年的国画功底。
在团队中负责小程序开发的王子轩同学评价自己的作品“很抽象,构思天马行空”;队长王鹏博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的配色比较饱满,但是颜色又不会太和谐,有一种撞色的美感。”擅长产品开发和资源管理的他认为,在设计产品界面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审美。
在现场,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景泰蓝工艺的美妙,还通过亲手制作加深了对这一传统工艺的理解和热爱。深大附中福田创新中学带队教师李春评价,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景泰蓝的美,并且通过亲手制作,进一步了解了景泰蓝的工艺流程,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通过小程序的制作,同学们可以掌握日常主流互联网科技知识,通过科技手段传播非遗,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六名同学思维非常活跃,小组思维碰撞得到了很好的创意,我期待同学们非常精彩的作品。”李春说。
活动结束后,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们一起与他们的作品合影。彭丽老师对年轻一代的艺术表达充满信心,她表示,现在年轻一代的思想比较新潮,跟老一辈不一样,相信他们会创造出更多将艺术审美与实用价值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编辑:王童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最潮中国观 福田少年行”科创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