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低空经济政策观察:各地赛马发布新政,深圳“卷”到区县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07-17 17:15

7月2日,上海发布了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7月8日,浙江杭州对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支持措施公开征求意见;7月13日,苏州发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空中交通规则……南都记者在梳理各地低空经济政策时发现,今年以来,各地发布的新文件几乎保持着“周更”的节奏,赛马式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的落地和发展。

就在昨天(7月16日),《常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公布,提出到2026年,常州要建成200个左右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按需构建覆盖市域范围的低空智联网。

各地“抢滩”低空经济风口之下,谁能成为低空经济第一城?

南都记者梳理据公开发布的政策发现,截至发稿时止,在省一级,至少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产业规划政策性文件;而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超100座城市发布了有关文件。各地对低空经济的构想,主要围绕低空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培育、空域管理等方面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空经济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方面,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早在2020年就对低空经济进行了布局,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省内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但也有个别地方仅停留在布局和规划阶段。

图片

新华社照片,深圳,2024年6月28日    6月28日,直升机从深圳北站起飞。当日,由深铁集团和东部通航合作共建的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将为旅客提供深圳空铁交通一站式接驳服务。    该项目以深圳北站为枢纽,分别设有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城际航线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市内航线则可以飞往深圳各区。联运服务将直升机快速直达、灵活机动的优势与高铁、地铁长距离运输能力强、客运量大等特点形成互补,将在商务定制化出行、城际飞行、跨境飞行、联程接驳、低空文旅、航空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领域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广东是低空经济的先行者,深圳“卷”到县区级

工作间歇,外卖点一杯无人机配送的咖啡;周末到珠海乘坐直升机,享受一次低空游览带来的快乐;避开地面拥堵的交通,乘坐“空中的士”前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这些听起来有些科幻的场景正在广东真实上演。

南都记者注意到,广东在低空经济概念火热之前,就早早对低空经济进行了布局。2020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其中提到,要构建以公共服务为主体,覆盖全省各市县的直升机起降点布局,满足自然灾害救援、紧急事件处置、城市消防、警务飞行、低空旅游、农林作业或供商业和个人使用等通航飞行需求。

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向着低空经济第一大省迈进。

广东低空经济的步子不仅迈得早,而且举措踏实、效果明显。截至2024年5月30日,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达10416家,位居全国首位,占比高达20.23%。

除了广东省级层面以外,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级市也相继发布相关方案或行动计划,竞逐“天空之城”。不仅如此,广州市开发区、黄浦区发布了“低空十条”,深圳宝安、龙岗、龙华三区还给予高额财政补贴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最高资助额达5000万元。

长期关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谈到,当前,广东省各区级政府都在“抢滩”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堪称是“卷”得最激烈的。

值得一提的事,在业内看来,“深圳模式”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典型之一。据了解,深圳以立法为先,于2023年12月发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并探索协同运行、安全高效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同时,深圳加强产业链梳理研判,推动产业发展措施出台,于2023年12月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欧洲eVTOL制造商Lilium亚太地区总部落址深圳、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在深圳启用;峰飞航空未来空中交通实景eVTOL全球首飞也在深圳完成。

对此,一位业内专家对南都记者表示:“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有发展低空经济独特的地理优势。同时,深圳等地政策力度大,资金投入大,这些都给当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各地“真金白银”支持,浙江省财政厅专门发文

图片

新华社照片,天津,2024年6月21日    6月21日,参观者在博览会低空经济展团参观一款直升机。    正在天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低空经济展团成为了展会焦点。亿航智能、云圣智能、Tensor等一批国内外专注于低空经济“新赛道”的企业纷纷亮相,以室内展示和户外飞行表演的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低空经济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南都记者关注到,在各地出台的低空经济政策中,“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山西为提高通航研发制造和创新水平,对在晋航空制造企业取得国家通用航空器(不含起飞全重150千克以下无人机)整机型号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的,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

安徽合肥支持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创新,对开设经民航部门审批的载人eVTOL航线的企业,分类别给予补贴,观光旅游类航线每人100元/架次,市内交通类每人200元/架次。

深圳对新落户(在本市经营不满1年)的低空经济企业,经营范围为eVTOL及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与商业运营等,实缴注册资本规模2000万元以上(含本数),经与市政府或落地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承诺第二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在其完成第二年承诺时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

在各地公布的资金支持政策中,浙江省颇为“亮眼”。南都记者注意到,浙江省《关于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要素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由浙江省财政厅专门发文,其中涉及33项财政举措,全方位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民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民航发展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予以支持等。

日前,以杭州市财政局为发布主体的《杭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亦对外公开了,该文件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了21项具体支持措施,包括多项千万级奖补,强化低空经济企业主体培育、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夯实场景应用基础等。

此外,南都记者还关注到,北京、安徽、重庆、广州、武汉、苏州等地还设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投资低空产业项目。

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等多位专家曾公开谈到,低空经济目前已成为资本和地方政府追捧的热点。


多地停留在概念性规划阶段,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很关键

图片

新华社照片,成都,2024年6月28日    6月28日,搭载着贵阳特色农产品的飞机降落在成都(金堂)淮州机场。当日,一架固定翼通航飞机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飞行约2.2小时后降落在成都(金堂)淮州机场。该飞机上运载的贵阳特色农产品,随即在淮州机场通过顺丰无人机转送直接到达客户手中。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西南地区首个跨省低空物流首航成功。据介绍,成都市将充分发挥无人机配送高效通达的优势,助力电商、物流企业布局全域无人机物流配送平台,在医疗、快递等物流配送业务延展应用上不断发力;同时,在无人机物流运输起降点设立、末端配送、智慧物流等方面快速推进,持续丰富城市物流场景。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到2027年,力争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上百亿元,低空经济领域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若干家。”南都记者在梳理中发现,在多地低空经济的产业规划政策性文件中,存在类似的概念性表述。

对此,有观点认为,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的低空经济规划仍停留在概念性阶段,更像“喊出口号”,政策落地、产业生长仍缺乏实实在在的支撑举措。

南都记者了解到,上述情况的出现与低空经济的发展空域管理与现实需要不匹配,坠机、隐私暴露等安全问题尚未解决等有一定关系;也与一些地方对低空经济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不足有关。

多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谈到,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中,应用场景至关重要,也应成为各地低空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力点。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多地的产业规划文件中,比如:《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就提到,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城内摆渡”应用新业态;《天津市宁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实现低空宁河特色“农文旅”、七里海生态保护、智慧农业、快递物流、科普研学、竞技实训、赛事转播、公共治理等多场景全覆盖;福建则重点发力低空旅游,专门针对低空旅游发布了规划纲要。

南都记者还梳理发现,在空域管理方面,多地对此也均有提及。其中,湖南省的政策颇具代表性。据了解,湖南省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是我国首个发布相关办法的地方。另外,湖南实施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批准实施了全国第一部低空空域划设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3000米以下)分类划设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共171个,规划常态化低空目视飞行航线97条;湖南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可服务全省的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了湖南省通航综合服务平台,签订全国第一个由军地民三方共同签订的空管协调试运行保障协议。尽管湖南的空域管理走在全国前列,但因应用场景开拓不足等现实问题,目前来看,湖南的低空经济尚未“展翅高飞”。

民航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当前,我国低空空域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在低空空域划设方面,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除了湖南、四川等地,其他省份尚未划设低空空域,导致通航飞行量较少;保障体系发挥飞行服务保障的作用不明显,随着《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的发布实施,急需明确低空空域的划设标准,为各省市划设低空空域提供技术指导。

对于低空经济的安全问题,各地也非常重视。比如,《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试行)》就强调了“安全第一”的低空经济发展方针。然而,低空飞行器尤其是无人低空飞行器目前仍面临飞行安全的挑战,其结构行动、抗风设计、锐边钝化等的安全标准不统一,其动力能源系统、主动避让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另外,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是无人机防止信息泄露的关键,这方面,我国已有部分公司研发出了无人机的反制系统,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性的政策,河南和安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