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出征巴黎的深圳金花王欣瑜:从被催着练球到温网独自上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4-07-18 11:05
图片

编者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注意到,正有越来越多的广东年轻人,历经拼搏之后,出圈出彩、闪耀世界。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出圈”广东人》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在全球各地逐梦奔跑的故事。

距离巴黎奥运会不到十天,不久前在温网闯进16强的深圳网球选手王欣瑜,将首次踏上奥运赛场双线作战。

虽然仍未满23周岁,但这名身高超过一米八,外形靓丽的网坛新星早已为国人所熟知。2023年,她和中国台北名将谢淑薇的“海峡组合”获得法网女双冠军,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近日,王欣瑜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讲述从深圳走向世界的逐梦之旅。父亲王鹏曾担任中国女子网球国家队教练,出身体育世家的她小时候打网球经常哭,也需要家长督促练球,初中外出比赛,老师便给她“开小灶”补课。

曾经输球会埋头痛哭的她,成为职业运动员后“情绪稳定”,很少公开表露出大喜大悲。即使身处高压的竞争环境,也会想办法减少内耗。父亲曾告诫她对待外界的声音要保持平常心。“我更在意自己有没有达到目标,我不需要别人来认同我,我能意识到是否在做正确的事。”

图片

王欣瑜战胜英国选手达特,首次打进温网女单16强。新华社发

巴黎奥运将双线作战

王欣瑜即将开始首次奥运之旅。

一周前的温网,她击败了包括赛会5号种子佩古拉在内的多位好手,挺进温网16强,成为此次温网单打走得最远的中国选手,创下个人在温网的最佳战绩,世界排名升到了第36位。

“这三场比赛赢下来都不容易,特别是第二场,这是我第一次对阵世界前5取得胜利。”比赛之前,她先了解对手的习惯或弱点。当比赛进入艰难时刻,她没有放弃,一直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面对裁判多次误判,王欣瑜挑战成功,并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

图片

王欣瑜(右)赛后与球迷击掌庆祝。新华社发

她对南都记者说,“场上的心态很重要,不能只想着一定要赢下这场比赛,如果在场上把输赢摆得那么重要,就没有办法去思考和调整,落后时也无法改进。”

虽然最终没有突破8强大关,但她心态依然乐观。“我还是一名成长中的球员,肯定还没有打出最好的水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是我的优势,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顶尖球员。”

巴黎奥运会,王欣瑜将双线作战,“我很多时候都是单双打一起参加,我非常享受这个机会,肯定不会觉得累。”

青少年时期,她曾在2018年青奥会上搭档王曦雨,夺得网球女双铜牌,女单项目也打进了季军争夺赛,可惜最终没有奖牌入账。

王欣瑜告诉南都记者,奥运会和大满贯、巡回赛不一样,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她感到非常荣幸。

“这段时间赛程比较密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好状态。奥运会的场地又是从草地转到红土,比较考验球员的适应能力。”

在双打项目中,王欣瑜将搭档郑赛赛出战。“奥运会我们有机会去竞争奖牌,但最重要的还是一步一步做好眼前的事,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

赛场下的王欣瑜,有更多小女生的一面。

众多世界顶尖运动员将云集巴黎奥运会,她最想看的项目是田径和跳水,并期待在奥运村交换pin(徽章),“收藏起来特别有价值”。

小时候练球也要督促

网球是一项追着阳光跑的运动。今年来,从澳大利亚到中东再到欧洲,王欣瑜鲜少有机会回到家乡深圳。

图片

小时候的王欣瑜。

她6岁开始练球,从深圳走出去成为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随着初中外出参赛的机会增多,有时候无法兼顾学业,中学老师还专门为她“开小灶”补落下的课程。

“没有过多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这对我来说蛮遗憾的。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会晚一点再出去比赛,尽可能地兼顾学习和网球。”

王欣瑜告诉南都记者,下次回深圳要等到年底的亚洲赛季。每次回家的时间都不长,只能和家人待几天,有时候会出去逛一逛,“我喜欢去咖啡店,或者去找好吃的”。

王欣瑜成长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个体育世家,父亲王鹏曾是中国女子网球国家队教练,母亲则是一名篮球运动员。

“她‘抓周’就是抓了网球。”王鹏曾说,以前夫妻俩经常带着女儿往运动场跑,“跑着跑着,她就拿起了球拍 ”。

但提起小时候的事儿,王欣瑜却笑着说,小学每周放学后会去打两三次球,五六年级后打球的次数才慢慢变多。“小时候我不是特别爱运动,比较文静,喜欢学英语,练球也需要父母督促。”

令人意外的是,父亲并非王欣瑜的网球启蒙教练。

“因为那时候我一打球就哭,如果是爸爸教我,可能我就不会打球了,长大一点他才教我。”

到了青少年时期,父亲成为中国女子网球国家队教练,工作繁忙,她开始跟着外教训练。

“我看小时候的照片,才知道自己经常哭着打球。”王欣瑜笑着说,可能是年纪小觉得累,反而拿着足球或其他球时笑得很开心。

那么,为何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王欣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自己对于网球的投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曾见过,一些青少年时期表现优异的球员,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厌倦了网球,或者因为受伤离开了赛场。

“我身上没有这种情况,对网球的热爱是持续增长的状态。打球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梦想。我觉得很幸运,能从事所热爱的事情。”

图片

王欣瑜与父亲王鹏在一起。

父母的教诲更是让她从小学会了独立思考。即使父亲身为中国女子网球国家队教练,也很少直接帮她做决定。

两届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李娜曾在自传《独自上场》中说道,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独自化解所有困难。

“父亲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我听,让我面对事情时学会自己判断。虽然父母可以把道理讲明白,但很多事情只有尝试了才会领悟。”王欣瑜曾以为父亲有颗“大心脏”,不会因为看她比赛而紧张,“现在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很紧张”。

今年4月举行的比利·简·金杯国际女子网球团体赛亚大区一组赛事,王欣瑜出战单打、双打比赛。

看台前排的王鹏紧盯女儿,在她得分时鼓掌,在她失误时下意识做出指导动作——那些王欣瑜从小就熟悉的手势。

每逢回国参赛,父亲还会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希望增加父女间的互动,做一些后勤工作。

“在比赛中做自己”

身高超过一米八,外形青春靓丽,王欣瑜一度被外界称作“中国的莎拉波娃”。

有意思的是,2019年的WTA深圳公开赛上,两人还有过一番较量,17岁的王欣瑜开局表现惊艳,赢下第一盘,但在第二盘却因腿部抽筋不得不退赛。

作为对手的莎拉波娃坐到王欣瑜身边安慰她。“如果你能像现在这样打下去,将来会成为一名很棒的球员。”这位五届大满贯获得者鼓励道。

图片

王欣瑜在比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发

5年过去,如今在赛场上,王欣瑜表现成熟,情绪稳定,很少表露出大喜大悲。“这因人而异,有的球员比如小德,他就喜欢把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

她向南都记者回忆,早前,也有教练建议她打球要更有气势,每打一个球之前都要先挥拍,这样对手就会感到害怕被吓唬住了。

“现在听起来确实很好笑,但那段时间我打比赛都没办法集中精力去思考这个球要怎么打 ,总是惦记着要先挥拍。”

如今,对手也难以通过她的情绪变化来判断其状态起伏,“在比赛中做自己很舒适”。

时光荏苒,那个在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输球后埋头痛哭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

“每一次比赛都全力以赴,输球了肯定沮丧,需要几天才能缓过来。但我的团队经常从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持续施压,让我感到很温暖。”

本届温网,王欣瑜首次在对阵世界前5中取得胜利。

“最初面对大满贯冠军,或者世界前几名的选手时也会犯怵。”她向南都记者讲述,随着比赛的推进,发现自己也可以去对抗,同时也能看到和顶尖选手之间的差距,思考如何进步。

“这次温网我尝试了上网、削球这些之前不太常用的战术。发球和接发是比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接下来需要进步的地方。”

“不需要别人来认同我”

赛场之外,王欣瑜和其他“00后”一样,喜欢记录生活、分享美照。

“常年参赛,节奏很快,压力很大。”网球之外,她尝试开辟自我生活空间,让节奏慢下来,减少内耗,“比如去旅游,做喜欢的事情,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有幸福感的人”。

这两天,她还观看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在微博发布视频称实现了愿望清单。

图片

王欣瑜的生活照。

在紧凑的赛程间隙,有时候她会突然想念广东的牛肉火锅、早茶,为此还专程去寻找口味正宗的餐厅,“但并没有那么容易”。

曾经,她还一度迷上了美甲。“现在已经很久没做了,因为做完后新指甲长出来不好看,就要一直去做。”

但在她眼里,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捧得大满贯奖杯。

青少年时期,她曾获得澳网和温网两个青少年大满贯女双冠军、单打世界排名还一度高达世界第二,未成年时就已被视作网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图片

王欣瑜(左)/谢淑薇捧起2023年法网女双冠军奖杯。新华社发

在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双决赛中,她曾搭档中国台北名将谢淑薇在先失一盘的情况下,逆转战胜加拿大选手费尔南德斯和美国选手汤森德的组合,获得法网女双冠军。

对于外界的声音,父亲王鹏曾说,“打球打得好的时候,外界把你称作下一个李娜,你不要当回事,那是人家这么说的。当你不行了,没人理你了,你也别觉得自己不行了。”

这让王欣瑜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我更加在意有没有达到目标,技术还要如何改进,我不需要别人来认同我,我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

曾历经肘伤等低迷时期的她,反复提到希望保持健康,“今年的目标是,争取以100%的状态去享受每一场比赛,到了亚洲赛季可以在国内观众面前多打几场比赛,职业目标当然还是大满贯单打冠军!”

今年夏天,王欣瑜还正式结束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学业,可惜因为比赛错过了毕业典礼。

“大学时光过得飞快,前两年上网课,后来又要比赛,没有太多时间去学校,也会有一些遗憾。等结束网球职业生涯后,或许我还有机会回到校园中。”

《“出圈”广东人》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韦娟明

编辑:韦娟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出圈”广东人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韦娟明9.94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