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学子:“如果文天祥爷爷看到现在的深中通道,会怎样?”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7-18 09:11

7月17日下午,“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调研团一行搭乘“海上彩虹号”,从伶仃洋面纵览珠江口东岸城市景观,眺望深中大桥。近年来,宝安区积极创设“无边界”行走的思政课,这一堂在“海上”举办的思政课,选址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位于珠江口东侧、深圳西侧的伶仃洋,更是深深触动宝安学子的心灵。

这是一份历史的巧合。伶仃洋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得由于宋末文学家文天祥的名句“零丁洋里叹零丁”。700多年前,文天祥抱着悲愤、落魄的心情,带着亡国之愁写下《过零丁洋》,700多年过后,伶仃洋上却建起了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昔日国弱家贫,今日大国重器——摆在宝安学子面前的是一道有些“穿越”意味的思政课题目:“如果文天祥爷爷看到现在的深中通道,会怎样?”

图片


文天祥爷爷如果“穿越”到现在会感叹一句
“前有愚公移山,后有志士造岛,太了不起了!”

站在“海上彩虹号”顶层甲板上举目远眺,深中大桥的倩影在蓝天白云下清晰可辨。“如果文天祥爷爷还在世,我一定请他看一看我身后的深中大桥。”宝安区石岩湖学校学子魏诗予说,文天祥爷爷如果“穿越”到现在,看到深中大桥,他估计不会“叹伶仃洋”,而是会叹一句“后生可畏”。

“我们华夏后人太厉害了,轮渡不知要多少时辰的旅程,用一座桥和隧道就可以缩短几十倍,我们那时的桥都以木石为材,远远比不上这混凝土的塑性和坚硬呢,这桥还那么宽,船通过完全没有影响,放在我们那时想都不敢想;还有人工造的岛啊,可叹可叹,前有愚公移山,后有志士造岛,简直是鬼斧神工,太了不起了!”魏诗予模仿“文爷爷”的口吻说道。

图片


以实景、实地为“活教材”的思政课

更能让学子树立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深中通道是我国国力的体现与科技发展的象征。”海湾中学学子鲍寅岑感慨,“想当年,文天祥在伶仃洋上写下的诗,是对家国命运的无奈,是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强起来,富起来了。”

“过去文天祥爷爷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兵荒马乱,他在写下《过零丁洋》这首诗时,心情无比悲愤。而如今,伶仃洋上屹立着的深中通道,正是国富民强的证明。”福永中学学子展文博雅说,“他只要望见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海中浩荡行驶的轮船,已然相信,这盛世如他所愿。”

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刘昊翔说,如果“穿越”到现在,文天祥可能会震撼于祖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可能会说:‘几百年前我在伶仃洋上同命运的巨浪顽强斗争,而今天在这片同样的海面上见证了深中通道这一大国奇迹。’原来几百年后也终会有一天,华夏大地迎来黎明曙光,幸福与快乐在基础建设的带动下走进了每家每户。“如今的伶仃洋不再是南宋那时充斥着悲愤、忧郁的海洋,在伶仃洋上横跨着这如同鹏鸟般的深中通道,正是中国繁荣富强的有力象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学子吕香玲补充道。

以一座大桥为背景,以一个历史故事为支点,宝安学子们用这种“开放式想象”的方式与宋代名臣实现了“对话”。还是同一片洋面上,昔日曾发生过令人哀伤的历史典故,今日又架起了令人振奋的大国重器,这700多年的时光浮浮沉沉,一个国家从积弱到强大的历史变迁轨迹,生动鲜明地展现在了学子们的面前。这样就地设置,因材施教,以实景、实地为“活教材”的思政课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更能让学子们树立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图片


深中通道调研团参团学校: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

深圳市海湾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

深圳市福永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桥头学校

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集团)万丰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黄埔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潘莹瑜 胡可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潘莹瑜 伍曼娜 实习生 沈鸿秋 王思燚 梅绍岚 钟正阳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霍健斌 冷锋 任朝州

编辑:刘卫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深中通道调研团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