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已整治149个易涝点,剩余8个力争明年底前完成整治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07-25 11:56

近日,东莞市水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出炉。南都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东莞共完成3个易涝点整治。截至今年6月,全市157个易涝点已完成整治149个,目前在册的易涝点还剩8个,力争在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

图片

市区内涝整治三期(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施工现场。南都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完成3个易涝点整治

今年上半年,东莞加快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防洪排涝工程方面,完成沿海水乡片堤防达标建设7.3公里、石马河干流防洪工程1.33公里、易涝点整治3个(东城街道榴花公园、企石镇湖滨南路启达工业园嘉宏锦城片区、茶山镇站前路)。

南都记者从东莞市水务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全市157个易涝点已完成整治149个,目前在册的易涝点还剩8个,力争在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东莞市市区内涝整治三期工程(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于2023年11月15日举行动工仪式,预计明年12月完工。届时,莞城东纵路内涝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图片

市区内涝整治三期(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施工现场。南都资料图

两个项目被纳入省级绿美碧带建设

近年来,东莞持续推进碧道建设,为市民打造了多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建碧道51公里。

东莞还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其中,松山湖幸福河湖建设入选了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据了解,松山湖结合生态环境状况建设碧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优化周边配套建设,增加了水经济项目——文化艺术街项目。

此外,同沙水库、东江石排镇段碧带建设入选了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名单。这三个项目均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

东莞市水务局表示,碧带建设是基于碧道建设,提升滨水绿化美化水平,因地制宜植绿造林,注重向陆地纵深推进,推动水网、林网、路网“三网”融合,贯通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串联沿线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推进文旅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图片

位于谢岗镇的乐园排渠碧道(银山湿地公园)。市水务局供图

其中,同沙水库结合碧道建设加强绿美生态建设,植树造林,进一步美化了滨水环境,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徒步、骑行、露营等休闲的滨水场所,并设置了咖啡馆、驿站等商业元素,增设楹联提升景点的文化内涵。

东江石排段则结合滨江体育中心建设,补足石排“两区”室外体育公共活动空间,成为融合运动、生态、健康与智慧的线性公共空间和花园网络。迎水坡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展现石排滨水乐活生活场景,打造滨江生态休闲“小氧吧”;背水坡设置多元运动场地,营造集中式、智慧化都市运动秀场,满足市民运动休闲需求。

图片

寒溪河碧道。市水务局供图

今年年底前,要更新改造500公里供水管网

今年下半年,东莞市水务局将持续推进重点水务工程建设。其中,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石马河干流防洪工程,沿海水乡片堤防达标建设完成不少于35公里;完成5座水厂5项工艺设备升级,更新改造500公里供水管网;新建碧道不少于80公里。

此外,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不少于8平方公里,建成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确保省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任务实现顺利收官。

同时,加强河湖监管巡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坚决防止“四乱”问题反弹;建成区12条黑臭水体和横竹河力争全部实现“长制久清”。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编辑:田玲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