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追堵截到引摊入市!深圳一街道优化摆摊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南方都市报APP • 基层治理日报
综合2024-07-30 11:04

230个摊位带来满满的“烟火气”

位于宝龙街道的月光荟

吃货们的新晋“打卡地”

很难想象

在三个月之前的同个地方

每日上演摊贩们和街道执法队围追堵截、

斗智斗勇的场景

给宝龙街道的行政执法工作

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难度


如何兼顾“烟火味”与“文明风”

如何权衡群众的“饭碗”与城市“文明”

考验着宝龙街道基层治理的智慧

为此,宝龙街道积极破局

以2023年9月出台的

《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新修订)为基石

进一步优化摆卖、设摊经营管理方式

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

城市整体市容美观有序

让小摊贩便民不扰民

同时激发城市活力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

图源:南方+


设立疏导点

规范经营“出新招”


近年来,特别是地铁14号线开通后,围绕宝龙工业园和南约地铁口,越来越多的人群在此学习、工作、生活。人气旺必会商机浓,小摊贩敏锐地嗅到了这点,在此聚集形成了“游摊”市场,滋生乱摆卖、乱堆放问题,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更给周边居民和园区员工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开始,为了维持秩序,执法人员常常在下班高峰期加强日常巡逻,疏导交通,引导摊位合理摆放。但随着夜摊经济越来越活跃,一味的围追堵截,执法的冲突矛盾开始凸显,在“堵”与“疏”之间,如何既能释放城市的烟火气、又能确保安全与文明?这个难题摆在了宝龙街道执法人员的面前。

因此,规范设摊经营活动

宝龙街道从治理的角度下功夫、谋良策

拿出细心、耐心、巧心

寻求可行解决方案

今年3月份以来,宝龙街道倾听民意,依照“疏堵结合、合理布局、有序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从“一刀切”到“分类管”,设立三个疏导点,划出经营点位,并向流动摊贩发放《温馨告知书》明确疏导点位及申请进入疏导点经营的途径,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进驻的摊贩

引导摊贩进场规范经营,既给流动摊贩“安了家”,又缓解了“管理难”问题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

图源:南方+


引摊入市

停车场变身新晋网红集市


目前,宝龙街道已经开放两个疏导点,月光荟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湛江的吴姐是4月底第一批入驻月光荟的摊主。从采访中得知,她此前就在碧新路上摆摊卖烤生蚝,她的生蚝是每天从老家湛江新鲜运送,所以生意不错,但是摊位问题一直让她很头痛。

“之前位置靠抢,我自己一个人,常常会抢不到好位置,甚至没位置”。虽然她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考虑到租一个铺面的成本太高,她也坚持做了两年多。

一听说街道划了固定摊位,吴姐就赶紧去报名了。如今有了固定摊位之后,吴姐心里头踏实多了,生意也更好做了。

据悉,月光荟总共230个摊位,价格从1200到2800元不等,同等价格的摊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摊位位置。

“既要摊主在月光荟有摊摆,还要做到摆摊摆成一道风景线,做到有序、美观、摊主有钱赚、消费者体验好。”据月光荟运营负责人介绍,他们除了提供水电照明等服务,还在整体氛围的营造和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

“我们是在比亚迪上班的,以前经常来这里消费,现在这里重新装饰之后,氛围更好了,就餐的环境比以前更好了。”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于这里的改变表示满意。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

图源:南方+

从南约地铁站A口往前走不远处,是宝龙街道另一处已投用的疏导点比亚迪工厂3号门。这里离工厂的距离更近,而小贩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附近上班的工人们都喜欢去小摊消费。之前,小摊贩们为了生意好一些,都挤在3号门门口,甚至会进入3号门通道内摆摊”,据负责这一疏导点的执法人员介绍,这里上下班高峰期常常被围堵的水泄不通,并且为了占位子,几乎每天都有摊贩在此发生口角,甚至还会动手

了解情况后,宝龙街道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起来,短短一周内,清理了350余宗乱摆卖行为,查扣煤气瓶30余瓶、电动车2辆及其他违法摆卖的物品一批。 启动摊位设置工作,组织人员力量做好疏导点临时搭建物、环境卫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日常保障。

最终,宝龙街道利用路面空间

把66个摊位设置在人行道花坛间隔空地上

并设置准入机制

通过抽签的方式为摊主发放摆卖证

“目前,这一疏导点主要依靠街道的执法人员进行管理,白天4个人,晚上6个人,还有3个保洁不间断清理,每个摊位每月700元。”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从地铁站出来,一路都有清晰的指示牌,疏导点距离3号门也留出了大概200米的距离,整体上整洁有序。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

图源:南方+

流动摊贩有序地融入了城市环境,这是柔性执法的宽度,也是城市管理的温度,更是城市治理效能提升的高度


持续探索

流动摊贩治理考验“绣花功”


小小流动摊位,虽然只是经济生命体中普通的“毛细血管”,却承载着无数个体和家庭的“饭碗”,如何做好流动摊贩治理,考验管理者的“绣花功”。

如今的宝龙街道整洁有序,摊贩依规摆摊、有序经营,居民们享受着便利的购物环境,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夜市家乡味、升腾的烟火气……无一不彰显着“清爽宝龙”的城区活力和幸福底色。

然而,这仅是第一步

如何进行常态化管理、

激发经济活力仍是关键

需要做的工作、协调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因此,做好调查研究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监管的可行性

十分重要

“我们还在探索更多的办法。目前,已开展了两轮抽签,第二轮抽签确认的摊主已在陆续入场。接下来,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研究,适时调整经营点位。”宝龙街道执法人员说。

奔着问题去,用好对话、协商等方式议出办法来,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治理共识。宝龙街道还将与摊户代表、居民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议夜市如何规范经营,将话说开了、底摸清了。

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比如建立疏导点考核退出机制、将流动摊位打造为社交场等,推动地摊新经济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摊贩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南方+

编辑:林紫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