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读职校引热议,为人才培养带来启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7-30 06:07
图片

本科毕业后做什么?最近媒体报道了一种另类的选择。不少有着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以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反向”读职校,他们去到职校里专门招收大学生的技师班,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新路径,在不同的赛道感受精彩的人生。

媒体报道的案例中,职校招生对象是大学生,“学制两年”“对口就业”“工匠人才的晋升通道”,这些宣传听起来似乎不错。据用人单位的反馈,这种技师班里的学生很有优势,“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技术能力更扎实,与技校生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是企业紧缺的专业人才,普遍入职一两年后就能成长为工程师。”可见,单纯从就业前景来说,这种职校很有吸引力。

那是不是有很多大学生会选择读这种职校?事实上,与该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不同,这种技师班在现实中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受欢迎。据一位任课教师提供的数据,这个班开办15年来,有300余人报名,其中本科学历100余人。起码就目前来说,本科毕业后“反向”读职校只是一种极为另类的选择,并不足以说明当前“风向”发生了变化,只是部分人“另辟蹊径”罢了。

读完本科后再读职校,这种选择看起来很务实很理性,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显然并不容易。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对职校的认同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学比职校更有“含金量”,读完大学再读职校,且不说能否过自己这关,很多父母恐怕也不会认同;二是时间成本问题,大学毕业后再读两年职校,意味着浪费了两年的工作时间,而且读完职校后也面临个人能否适应以及就业等种种不确定性,加上学习期间还要付出学费等相关的成本。这个账简单算下来,哪个选择更合适,相信很多人都得好好掂量一番。

归根结底,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反向”读职校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无奈,就像有的人“被迫”考研,只是就业压力之下的理性选择。如果不能站在这些本科毕业生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单纯赞扬这种选择,可能容易忽视相应的问题。比如说,很多职校为何缺乏吸引力,高中毕业后,为何很多人更愿意去读大专,而不是务实地去读职校。另外,对于高校而言,这种“反向”读职校的现象也反映了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问题,为何在读本科期间学生没有学到实用的技术,以致毕业后发现无法满足市场上的人才需求?

上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经常受到广泛讨论。发展职校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但很多学生尤其是家长如今还是不太认可。究其原因,除了观念上没跟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目前职校办学水平的确不够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到,办一所优秀的职校并不容易,除了需要专业、优秀的教学人才,还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因为教学涉及大量的技术,而技术又是以基础设备为支撑。职校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提升自身硬实力来与高校竞争。

至于高校,目前也需要角色调整。大部分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更需要掌握实用的技术,但是,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似乎对此重视不足。报道提到的案例中,大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主要学的是理论知识,如果大学期间重视实用技术,那么,本科教育就能更好地对接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提供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大学生毕业后也不至于因为自己没有“硬实力”而陷入彷徨。

从大的趋势看,无论是职校还是大学,都在逐渐调整完善自身的角色,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反向”读职校现象的确是一种提醒,如果有更多的人选择这种成长路径,那未必是一件好事,毕竟,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人才培养都讲究成本,我们的机制必须更高效。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