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招商街道出新招
组建“惠琴调解工作室”
培养出一支专业解纷团队
自成立以来
工作室已化解
213宗群体性案件
为9726名劳务工追回1.2亿元工资
获居民纷纷点赞
▼
“这包工头也太难沟通了!”随着欠薪纠纷的又一次调解无果,招商街道五湾社区的调解员愁眉不展地踏入“惠琴调解工作室”,向负责人赖惠琴求助。赖惠琴沉思片刻,提议:“或许,我们该直接对话总包公司。”在赖惠琴的指导下,团队转变策略,绕开包工头,直面源头。案件迅速破解,工人们欠薪一事很快得到解决。
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的赖惠琴是全国优秀模范调解员,有着20多年的调解经验。招商街道办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借助赖惠琴的影响力,组建“惠琴调解工作室”,连同街道的11个社区,培养出一支33人的专职调解员队伍,共同组建“惠琴调解工作室”,还构建了有梯次、专业化、具“招商特色”的基层人民调解人才培养体系,为基层调解工作创新路径。
赖惠琴(前排左二)带领五湾社区调解员参与案件纠纷调解。
20年基层服务磨练“金牌调解员”
赖惠琴还记得20多年前,刚到社区工作时,对调解没有什么概念,但居民有纠纷都喜欢找她。“最初我只是想竭尽所能,为群众守护好个人的‘小家’和社区的‘大家’ ”。
20多年来,赖惠琴在风雨调解路上,初心不改,一路坚守,一路前行。她在社区调解了7831宗案件,收到了138面锦旗,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1年底,在招商街道主导协助下,南山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惠琴调解工作室”成立。成立后,“惠琴调解工作室”经过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工作室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形成“稳——稳定情绪、研——研究案件、切——找准切入、分——分解突破、定——促定协议”五步调解工作法,并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调解员队伍,为调解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方法论支持,助力调解效率提升。
自成立以来
“惠琴调解工作室”已化解
213宗群体性案件
为9726名劳务工追回1.2亿元工资
回顾调解历程,赖惠琴感触良多,“每一次调解都是风雨路上的一次跋涉,每次调解成功都如雨后见彩虹,让我们一次次赢得了民心。”
扎实的成绩离不开有力的队伍。团队组建工作室讲师团,编撰典型案例、课程教案,通过现场教学、“以案说法”以及“强带弱”“老带新”等跟岗方式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在此背景下,招商街道五湾社区副书记胡小奇经过三四年的实战磨练、跟班轮训、集中培训等,从调解工作中的“小白”蜕变,现在已经带领了由三个调解员和18个网格员构成的社区调解队伍。
他所在的五湾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社区,仅在建工地就有25个。针对施工项目众多、长期以来面临着劳资纠纷频发的问题,在街道的主导下,五湾社区各大工地首创了由社区党委牵头的“工友诉求接待室”,由工地党支部、项目经理、工会主席、工人代表组成“工地门口”的调解室,让工人有诉求得到即时解决。如今,工地已组建了一支28人的工地纠纷调解队伍,其中有3名调解人员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居民为招商街道办事处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专业调解技巧
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招商街道科学合理的人民调解员培训体系,从理论、实操两方面提升了调解员们面对案件时的专业底气,帮助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成为街道调解工作中强劲的有生力量,高效地处理各类纠纷案件。
招商街道某小区的一位业主将房子出租给了一家中介,然而,租出去7到8个月后,中介单方面提出解约,双方发生较为激烈的租赁纠纷。
四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刘娟娟接到双方求助后,积极搭台让双方回归谈判桌。在刘娟娟悉心引导下,促成和解方案。最终,双方达成解约意向,业主也向中介争取到一笔赔偿款。
没想到,在付完赔偿款后,中介没多久就倒闭了。“要不是你积极推动,我们现在还不愿意解约,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回来。”业主对刘娟娟表达心中感谢,并给她送来一面锦旗。从此,遇到社区大小事,这位业主都会来找刘娟娟,对她信任有加。
“调解员不仅要把事情调解完,还要抚慰受伤的心灵,真正做到为居民排忧解难。”刘娟娟现在已经是行家里手,能处理各种纠纷,很多居民都很信任她。她说:“被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刚入职几个月的桂园社区网格员吴思敏对此感同身受,“做调解员要很有耐心,因为很多案例的战线都很长,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人情世故、心理、法律,对成长很有帮助。”
“我们要先主动了解情况,不能等他们情绪爆发,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才介入。主动作为的话,会让对方感觉到有人关心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赖惠琴解释道,调解重点就是换位思考,主动出击,只有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双元三段”培养模式
淬炼出“招商解纷团队”
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化解的方式千头万绪,面对一线调解员紧缺的现状,招商街道始终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推进街道平安建设中心“1+6+N”工作体系建设,以“惠琴调解工作室”为基点,先行创建基层人民调解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组建工作室讲师团,探索“双元三段”进阶式基层人民调解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有梯次、专业化、具有“招商特色”的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为南山区乃至全市培养人民调解员队伍提供“招商”新经验、新模式。
招商街道2024年网格员调解技能培训。
关于“双元三段”培养模式
▼
“双元”培训内容包括“一元”调解课程,“一元”法律知识。
“三段”培训广度强调全体系、全覆盖,“一段”覆盖街道全体调解员,“二段”即街道全部网格员都是调解员,“三段”吸纳社会力量(楼栋长、党员、物业等)参与调解。
该举措围绕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总体目标,面向辖区乃至全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各调委会调解员、社区储备调解员等培训对象,提供专业、系统培养,打造基层人民调解人才培养高地。在南山区2023年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中,街道共有17人获评,获评总数全区第一;在2024年南山区人民调解员暨“法律明白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队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双元三段”培养模式
淬炼出“招商解纷团队”
也打造出“1+11+N”三级调解工作机制
▼
“1”即惠琴调解工作室,是街道人民调解力量的领头羊,专啃“硬骨头”,负责重大复杂案件的调解;
“11”即11个社区调委会,既是街道诉源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的主力军,又是街道调委会与网格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化解了街道70%的矛盾纠纷;
“N”即街道现有的148个社会治理网格,网格员也是调解员,依托网格员日常巡查和线索报告,开展日常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把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化解于始发。
事实上,“1+11+N”机制实现了信息、技巧、人才等各种调解资源在街道、社区、网格三个层级之间高效流动、优化配置,形成了“简易矛盾网格级调、小微矛盾社区级处、较大矛盾街道级解”的分级化解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街道成功调解203宗案件,涉及3467人,涉及金额5809万元。2023年惠琴工作室成功调解102宗案件,涉及人数共2690人,涉及金额6769万元;11个社区调委会共调解案件366宗,涉及金额近2671万元;148个网格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线索、隐患2339个。
来源:晶报
编辑:林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