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中国击剑协会C级赛事-U8男子重剑个人和团体双冠军,这是曾嘉麒向“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这个目标迈出的又一步!
今年8岁的曾嘉麒,目前就读于深圳市莲南小学。如果不是因为获奖而小有名气,你是不会把这位腼腆的小男孩与击剑联系在一起的。他训练刻苦,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是实打实的参赛达人,目前已手握多个大奖。
在一张张拿着奖牌的照片里,这个留着颇有个性的发型、身穿厚重击剑服的男孩,透过前额早被汗水打湿的留海,他的目光坚毅地看着镜头,含着藏不住的欣喜与激动。
这位8岁的全国冠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缘起
一次电梯故障的“奇遇”
造就一位少年的“击剑梦”
曾嘉麒与击剑的缘分,来自于一场意外的邂逅,这要从一次电梯故障说起。那时的曾嘉麒刚上幼儿园大班,在上完编程兴趣班后遇上电梯损坏,他不得不选择走楼梯,意外遇见了罗湖区击剑队的选拔活动。出于好奇,他当场报名参加,并顺利地通过了体能测试。就这样,他踏上了击剑之路。
“当时他还很小,剑都拿不稳,也不怎么说话。”这是教练巫荷东对曾嘉麒的第一印象。因此最初训练时,巫荷东以兴趣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曾嘉麒进行教学,通过一些趣味性的体能练习,训练其手部和腿部力量;半年之后,曾嘉麒的身体力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于是开始练习基本功。
击剑是格斗延伸出来的一种竞技运动,上场以后,需要个性张扬、自信果断。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地背动作或被动地出手,上场会发挥得不好。在巫荷东眼里,曾嘉麒属于比较内敛的一类学生。巫荷东表示:“在课程里面反而我会引导他要‘淘气’一下”。另外,教练还指导他打“聪明剑”,就是通过细致观察距离等来出手。在教练的引导下,曾嘉麒很快就“上道”了,并主动把自己在实战中对击剑规则的感受和认知反馈给教练,成长十分迅速。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让曾嘉麒有更多的突破,巫荷东有时会在课堂上让他给师弟师妹上课,讲讲自己对于实战和击剑技术等的感想。“让嘉麒进入一个分享的状态,那么他的思路就会更清晰,也会更加大胆地展现自己。”巫荷东表示,这能让曾嘉麒巩固击剑的基本功,对未来发展有长足的影响。
努力
百练只为“磨”一剑
每天拿着剑刺靶600次起步
击剑运动共有三大剑种:重剑、花剑和佩剑。曾嘉麒原先练的是花剑,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转为以练重剑为主。巫荷东表示,花剑最难学,但也是最基础的剑,打好花剑的基本功后,便可轻松掌握其他剑种。
曾嘉麒上的击剑课程分为大课和小课,一周有六天都要去上课,每节课从晚上7点上到8点半。据了解,大课“主要是营造一种氛围感”,师兄弟互相打实战,也会一起练体能、玩游戏;小课则是基于教练模拟实战的距离、速度和战术打法,让学员做大量、重复、更有针对性的练习。曾嘉麒很早就开始上小课,从不喊累。巫荷东把曾嘉麒的付出看在眼里:“这孩子非常刻苦”。
在课上,曾嘉麒认真聆听教练的讲解,并主动思考每个动作的来由,对其形成进一步的理解之后,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有人练1万次,他则会练 10 万次”,这是曾嘉麒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陪练的爸爸表示:“他每天在家里刺靶,600剑起步。”
练习击剑是一个汗泪交织的过程。嘉麒有时在课上会因为压腿的疼痛而流泪。此外,由于击剑是一项训练强度很大的运动,非常容易疲惫,他也不免会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而累哭。不过,就算累得满头大汗,一边打一边哭,他也会把训练量都完成。“他的这种韧性比很多孩子都更胜一筹。”巫荷东说。
在赛场上,曾嘉麒也有哭着打的时候。他坦言:“我很难控制住情绪,有时候输的话会发脾气,但一定也会坚持打完整场比赛。”在经历了多场高难度的比赛后,曾嘉麒也逐步学习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环境的千变万化,在得分占上风时变得更从容,在失分的时候则保持冷静。
在一场又一场比赛中,曾嘉麒过五关斩六将,从地方走向国家级的赛场,频频斩获佳绩。在中国击剑协会C级赛事中夺冠后,他激动得大叫一声,甩掉头盔,然后披着校旗,骑着滑板车绕场一周。“当时特别兴奋,然后就想模仿奥运冠军兜一圈。”曾嘉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得知曾嘉麒摘取桂冠后,巫荷东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要训练到位,态度认真,比赛时稳定发挥,他拿到这个成绩就是几乎没有悬念的”。
目标
用99%努力享受击剑
未来想在奥运夺冠为国争光
谈及曾嘉麒在击剑上的天赋,巫荷东表示:“曾嘉麒的确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天赋的展现来源于99%的努力,怎么把这种天赋转化成在固定的规则里面赢对方,这就是他不断努力练习的结果。”
在善于观察、懂得思考的基础上,具体到击剑过程中,曾嘉麒在速度和技巧运用上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不论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做动作,还是被动地通过对方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射,他的表现都很突出。”巫荷东介绍道,在重剑比拼中,嘉麒很擅长“刺脚”,也就是用剑击中对手的脚部。“在双方的剑条交叉缠斗时,他总能找准时机,一剑精准刺向对手的脚部得分处”。
在剑馆反复与其进行激烈的实战演练后,双方的身上有时会留下一些淤青。回到家后,嘉麒会露出这些印记,打趣式地向爸爸展示自己的“战迹”,“今天哥哥的脚被我点得紫黑紫黑的,你看我身上也被哥哥点到了。”
问到为什么如此坚持击剑,曾嘉麒坦言:“我很享受击剑的过程”。挑战强者,在场上用实力战胜对手,这其中获得的快乐正是支撑着他让手中的这把“宝剑”愈发锋利的主要原因。
曾嘉麒在比赛服上贴上国旗,还有击剑运动员张家朗、雷声的签名。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穿上这套“战袍”。这个身高不到1米3的少年,内心还怀有更宏伟的理想:“我想要在奥运会夺冠,为国争光!”
说到曾嘉麒在击剑道路上走过的历程,曾嘉麒和爸爸都十分感激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现在,曾嘉麒还会回想起他披着校旗在赛场上庆祝的时刻,盼望着能有更多伙伴和他一起拿着这面校旗,站上领奖台。
曾嘉麒在赛场的出色表现,背后离不开家人和教练的助力,也与罗湖教育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发展密不可分。在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的总体布局中,聚焦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罗湖教育大力推动校园体育,推动“每天一节体育课”,保证孩子每一天的体育锻炼。曾嘉麒的奥运之梦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方支持,也将在他个人的努力下,迈向一个新征程。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实习生 周雨彤
编辑: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