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充分展示河套深圳园区一年来的重要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河套园区科研配套服务的宣传推介,增进社区居民与河套合作区的互动,8月10日,由河套发展署与福田区福保街道党工委联合举办的“服务共享·协作创新”嘉年华系列活动之河套深圳园区科研配套服务市集暨首届福保街道科技创新节启动活动,在河套科创中心开展。
活动当天,市、区各机关单位代表出席活动、近百家科创机构和生态企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近千名家长和青少年集聚科创中心。八月的福保,燃起了河套热、科技热!
周年献礼 点亮河套
福保街道首届科技创新节正式启动
“河套乘风起,湾区向未来!过去一年,河套在人才引育、产业发展、科研服务等领域取得瞩目成效,接下来,河套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加快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河套发展署副署长余杰开场致辞。
《河套规划》的正式发布,让我们的科创梦想在河套启航,一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河套虚拟园区矩阵发布、河套法庭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启用,以及河套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深交所科交中心、南方知识产权中心等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成立,这些建设成果构建起河套深圳园区科研配套服务矩阵,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河套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如何通过区域联动,携手共进呢?当天,前海、光明、西丽湖、沙头角四个重大科创平台的代表们与河套共同走进“科技前瞻·区域共进”研讨沙龙,献礼河套周年庆,共绘发展新未来。沙龙嘉宾祝愿道:“我们将通过区域联动,充分发挥河套在深港合作中的‘窗口’作用,全面强化四个重大平台‘腹地’功能,携手河套完善深圳市创新链条,共同打造深港开放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技创新新高地!”
作为孕育河套合作区成长的属地,福保街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河套发展”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将街道中心工作与河套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河套规划发布一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激光精准移动,河套科创服务标识逐一被璀璨点亮,福保街道为河套深圳园区献上的周年礼——“梦启河套·智‘汇’福保”首届福保街道科技创新节也正式拉开启动序幕。
携手“游园” 共享服务
科技创新与美好社区深度融合
活动会场外,作为福保街道科创节主会场活动的“重头戏”,河套深圳园区科研配套服务市集人气火爆、如火如荼。服务市集设置河套服务推介“汇”、“河套严选”体验区、美好社区推介“汇”、福保科创体验区四大主题展区、30余个展示摊位,河套最新的科研配套服务、最前沿的科创成果产品和福保街道最全面的美好社区服务、最有趣的科技互动产品都来到了现场,首次向公众共享呈现、集中体验!市集现场反响热烈,园区科研工作者及辖区市民纷纷表示:“这里真是科技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河套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未来可期!”
今年以来,福保街道深入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主战场”,累计举办“河套严选”系列活动、“小个专”产品推介会23场,累计推介企业商家近百家,助力企业营收增长超20万元,为加速河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速推动企业“小升规”持续注入福保力量。
院士开课 点亮星火
首堂“小小科学家”科创课堂开讲
此次“小小科学家”科创课堂作为福保街道科技创新节主会场的“吸睛点”,由国际量子研究院副院长陈廷勇教授为孩子们授课。“‘STEM’is important!青少年要学好‘STE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陈廷勇教授对孩子们寄语道。
伴随着教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现场共80余位“小小科学家”们一个个欢呼雀跃,掌声连连,完全沉浸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单螺旋桨飞机、爬行机器人、气垫船等科技模型手工体验中,与小伙伴们一同开启通往科学世界的“梦想大门”,坐上穿梭科学世界的“梦想之舟”。来自新港社区的小朋友家长说道:“一系列科学小实验和科学表演很酷很燃,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到了科技带来的奥秘和快乐,在心中播下追求科学梦想、树立远大志向的种子。”
献礼河套一周年,为打通河套科技园区与居民生活社区之间的通行堵点,福保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国际化环境下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加福小区、长宝大厦基层党支部及河套“行业+生态“功能型党支部作用,推动“创福径”连通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开工,让道路联通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生活共融。
接下来,首届福保街道科技创新节将持续一个月,除今天启动活动主会场外,后续将设五个社区分会场,通过“一院士一社区”“一博士一社区”“一企业一社区”结对方式,创新河套科研企业与社区结对共建、河套科研人才化身社区“科技顾问”等模式,围绕“智”造美好科创体验活动、“点亮星火”科创科普课堂、科创一“夏”深港青少年科技行等主题,开展近30场居民喜闻乐见、耳目一新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贴近生活、启蒙梦想、创造价值,进一步营造尊重科研、支持科研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通讯员 吴薇
编辑: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