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天瀑布登高观瀑魔毯“8·10”事故联合调查组发布初步调查结果。
崇左市官方通报称,事发时,由中旅广西德天瀑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魔毯项目1号线二段在运行过程中,接近魔毯顶端出口位置的毯带钢扣铰接连接处突然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人员挤压、撞击从而引发伤亡事故。
该通报同时表示,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控制。下一步,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对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严肃追究责任。
南都记者则注意到,作为德天瀑布景区管理公司控股方的香港中旅,借着2023年旅游业复苏的东风,一口气新投资了至少五个重大项目,业绩亦随之快速反弹。不过,如此举措之下,其又能否保证旗下旅游项目的质量与品质?
背靠中旅集团,坐拥文旅全产业链
香港中旅(0308.HK)是中国旅游集团控股子公司,主营旅游景区投资与运营、旅行证件、酒店、跨境客运、房地产销售及相关业务,基本实现了文旅产业的全覆盖。
图源香港中旅2023年年报
这其中,旅游景区投资与运营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55亿港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2.4%。该业务所包含的标的,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主题公园,如深圳世界之窗;自然人文景区,如沙坡头、德天瀑布、泸沽湖;休闲度假景区,如珠海海泉湾、咸阳海泉湾等不同的旅游项目,以及演艺制作一系列配套业务。
中国旅游集团官网显示,截至目前,香港中旅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运营超50家景区和度假区,其中包括17家5A级景区、15家4A级景区和众多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次。
客运业务为香港中旅第二大业务,特指客车及客船业务,不包括索道客运。该业务主要面向粤港澳地区人们的流动需求,同时会向消费者提供租车、租船和包车业务。2023年带来了9.88亿港元的营业收入,占比达22.58%。
香港中旅旅游景区相关业务。
香港中旅旗下酒店基本为“维景”酒店,包括港澳地区的5间酒店及北京维景酒店。2023年,港澳地区五间酒店平均入住率达95%,同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北京维景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2%,同比更是大增4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旅房地产业务大都与休闲度假旅游景区资源相结合,这一背景下,公司该业务2023年依旧同比大跌80.86%,仅剩2.91亿港元。
香港中旅各业务板块构成。
行业回暖+投资扩张,业绩仍未完全修复
香港中旅属于我国旅游业龙头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4.94亿港元同比增长48.26%;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港元,较2022年的-3.55亿港元元成功扭亏。从前文可以看到,除房地产和咨询服务外,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同比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
一方面在于行业整体回暖。
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并且,2023年1至4季度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幅分别为46.5%、86.9%、101.9%、179.1%,呈加速复苏状态。
西南证券研报进一步分析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多个特征。
一是旅游人均消费已超2019年同期。2023年,国内人均消费为1016.7元,超过2019年6.7%,其中机票平均价格较2019年增长13.5%,酒店平均价格增长15.7%。并且在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均有望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
二是旅游消费以中线旅游为主。如2023年五一期间,游客出游平均半径181公里,同比增长81%;十一期间平均出游半径180公里,同比增长51.26%。但,这些数据仍然低于2019年全年270公里的平均出游距离,意味着长线游尚待进一步复苏。
三是目的地旅游热度上升,单一景区吸引力减弱。随着居民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高,出游方式也逐渐由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深度游、休闲游、文化游转变。 在此情况下,未来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景点之间的竞争,而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例如持续出圈的淄博、贵州、哈尔滨,除了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外,真正吸引游客的其实并不是因为烧烤或者冰雪,而是这些城市给游客传递的温暖,“小而确切的幸福”才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流量密码。
在2022年业绩会上,香港中旅就明确提出“做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投资与运营服务商”,同时提出了“自然人文景区”“城市及周边度假目的地”两条核心产品线,或为公司业绩复苏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中旅大举投资新项目,开发新增长点。
2023年内,香港中旅至少新投资了五大重要项目,涉及常德市桃花源景区、上海黄浦江跨江缆车项目、淳安千岛湖景区、大理旅游资源(洱海生态廊道)、百色起义纪念园,2024年1月,公司还与重庆旅游集团、重庆文旅等签订协议,拟统筹整合开发重庆地区“山水都市”、三峡、武陵等特色资源。
不仅如此,香港中旅还积极探索原有景区新增量。如在德天景区推出“天空之戒”“稻田观瀑咖啡屋”,在沙坡头景区推出“沙漠传奇”等新项目。
实际上,本次出现事故的德天景区,也是在2023年成功完成试运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54亿港元,同比增长1161%,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力。
德天瀑布景区。 新华社照片
不过,虽然较2022年数据复苏强劲,但香港中旅业绩仍未达到历史峰值。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9.08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1.47亿港元。特别是归母净利润,同时还低于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等年份的13.52亿港元、3.52亿港元、6.87亿港元、3.86亿港元。
究其原因,一是毛利率走低,2019年为40.72%,2023年为33.71%;二是其他收入及净收益项目下,酒店出售收入或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的减少,即房地产市场影响。
高质量发展成要求与趋势,旅游品质关如何把控?
如第二部分所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旅游品质最基础的是质量安全问题。嘉世咨询报告分析,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需要经历各种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如交通事故、食品安全、恶劣天气等,这些安全因素使得游客的诉求在安全性方面远高于其他需求。旅游企业需要针对游客的安全问题设置安全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嘉世咨询认为,高品质的旅游度假产品不仅表现在建筑和设施设备的高端上,而且也体现在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优质以及更多的文化参与和体验上。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品牌建设,健全有关标准”;“强化事故灾害防范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具体要求。
趁着行业回暖东风,香港中旅扩张的步伐重新迈开,一举新投资了多个项目。但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否同步提升,以及能否有效落地,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以此番发生安全事故的德天景区为例。
实际上,早在2023年1月,德天景区魔毯就曾发生过故障,出现“急速下滑”,并导致部分游客受伤。两个月前(6月11日至7月6日),德天景区“登高观瀑”还进行过维护保养停运,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项目运营保障能力”。
香港中旅2023年年报同时显示,制度层面上,德天景区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制》、《应知应会》,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组建投诉处理团队,于每周例会通报投诉客服情况,对每起投诉进行剖析并提出整改建议,形成投诉整改台账。
然而,在有规章制度、有近期检查,甚至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德天景区还是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一名游客死亡,60名游客受伤,使得不少游客对于景区本身、当地旅游,甚至全国其他景区的同类项目产生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安全问题,有游客表示,在事故发生后,德天景区现场救助混乱,一小时后才有救护车到达且只到了一辆。
就该种游客反馈,以及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设备供应商情况、公司其他景区是否存在类似隐患,后续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保障游客安全等问题,南都记者询问了香港中旅,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另据光明网报道,今年6月21日,长沙世界之窗过山车意外停在半坡,近20名游客被困。工作人员称“系传感器报警,激发了过山车设备的自我保护,才暂时停运了十分钟。”财报显示,香港中旅亦是长沙世界之窗有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26%。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发自上海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