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仲裁委:将全球首发仲裁秘书“广州标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4-08-23 13:57

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广正发 广仲宣  8月22日,由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牵头发起的“法治广州 扬帆启航”——2024年广州法治建设宣传月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

近年来,广仲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五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建设的部署要求和省市关于打造全球互联网仲裁首选地的行动方案,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首创精神”引领,多项工作走在全球前列。

将全球首发仲裁秘书“广州标准”

仲裁秘书是指接受仲裁机构的指派,协助仲裁庭从事仲裁案件程序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2022年,仲裁秘书首次被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仲联合中国社科院相关机构共同编制了仲裁秘书标准,在8月底即将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上,将全球首发仲裁秘书“广州标准”,推动仲裁秘书制度与国际接轨。

据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李正华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仲裁秘书的选任、职责、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亟须深化仲裁秘书职业化、专业化的研究,以形成行业标准。

“广州仲裁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广州发布的仲裁秘书标准,填补了仲裁秘书行业规则的空白,有利于提升秘书素质和水平,为我国仲裁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存后备力量,也将进一步推动在国际仲裁领域向外输出秘书服务。”李正华说。

“目前,仲裁秘书‘广州标准’已有亚太仲裁与调解中心(香港)、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珠海、惠州、南京、宁波、哈尔滨、茂名等地仲裁机构签约认可,是全球首个跨机构认可的仲裁秘书通行标准。”广州仲裁委国际部副总监贺晗表示。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广仲探索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合作联盟,发布《“一带一路”仲裁示范规则》,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法治保障。

2023年,国际仲裁员来源地从23个国家和地区增长至约50个,增长超一倍,实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全覆盖。2024年1至7月受理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案件10余件,总标的额超7600万元,同比增长13.7倍。

创设全球首个元宇宙仲裁院

推动科技赋能,打造仲裁智能化标杆。广仲在创设全球首个元宇宙仲裁院、上线智能机器人“云小仲”和智能仲裁员助手的基础上,发布全球首个AI仲裁秘书“仲小雯”,完成首个无真人仲裁秘书的国际仲裁庭审。

携手华南理工大学L-Code团队,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仲裁工作深度融合,研发出集七大智能子系统于一体的仲裁全流程智能化系统。

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跨语言、跨法域技术优势,整合国际法律、案例数据,赋能纠纷解决智能化和国际化,该系统于广交会期间成功调解一宗葡萄牙外商的经贸纠纷,获得境外当事人高度赞誉。

此外,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伴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导致相关法律纠纷的增多,但目前我国低空经济纠纷解决的规则仍不完善。

为此,广仲突出创新引领,针对低空经济争议的特点,出台专门的仲裁规则,发布《低空经济仲裁规则》,充分发挥仲裁解纷快捷、灵活的优势,将低空经济纠纷的特点与仲裁优势天然相合,引领我国低空经济纠纷解决的发展,充分展现广州仲裁的首创引领精神。

受理涉外案件标的额超40亿元

一直以来,广仲坚持以仲裁现代化为统领,聚焦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数字化四大抓手,努力实现一年一国际性创新、一年一国家级获奖。

截至目前,广仲连续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先后入选司法部年度仲裁工作指导案例、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司法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典型案例,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获评“全国十佳仲裁机构”和“涉外服务十佳仲裁机构”双十佳。

今年1月,广仲首创AI仲裁秘书案例再次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案例;4月,“互联网+仲裁”纠纷解决模式作为唯一仲裁案例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

与此同时,仲裁业务继续高质量增长,2024年1至7月受理案件标的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受理亿元以上案件50余宗,同比增长24%。案件平均标的额同比增长约66%;受理亿元以上案件52件,同比增长23.8%。

受理涉外案件450余宗,标的额超40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同比增长65%。其中受理2宗近10亿元涉外案件,涉及北美地区等发达经济体。

编辑:赵青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