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开讲 名医探讨青少年返校心理过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8-30 15:14

图片

南都讯 “超长假期”余额告罄。面对新学期、新生活,中小学生们准备好了吗?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帮助青少年尽快适应学校新生活,应对学业内容、生活节奏、人际交往等新变化,日前,广州科普大讲坛之“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正式上线。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南方都市报承办。

直播以“新学期在即,青少年返校如何顺利实现心理过渡”为主题,邀请心理健康领域名医专家、中小学生家长代表做客南都直播间,针对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长假过后青少年心理调节、家校协同陪伴等话题进行讲解与探讨。

图片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首先需要了解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主人公莱莉的大脑总部里有五位非常可爱的情绪大臣,其实就代表着我们的情绪变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张璐璐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怎样帮助孩子们阳光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本次直播的目的和意义。

她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完好状态,能够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小学生群体在社会生活的最大挑战就是适应社会生活从家庭范围扩张到更宽广的社会范畴,包括学校和左邻右舍等;这些社会环境相对于家里来说,往往没有那么单一和亲善,并且更加强调学习效率。因此,小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是需要得到爱的关注,除了鼓励孩子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同时帮助孩子知道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图片

“我们在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时,首先需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张璐璐表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但抽象思维能力未完全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提高;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分享,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尚不成熟。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刚进入小学教育,他们面对新生活会有好奇的探索欲望,同时对于学习的安排也有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学习方面可多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游戏来引领学习。

张璐璐建议,可以通过制定清晰具体的目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共同营造学习氛围、正面激励增强动力、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中在树立榜样方面,家长可以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其间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写作或其他学习活动,为孩子展示专注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教孩子如何整理书本、笔记和学习资料,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有序,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一起思考,展示探索和求知的精神。

避免出现“假期综合征”,要及时干预和调整

张璐璐还关注到,经历暑期长假后,孩子们往往会出现诸如“假期综合征”等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行为上会表现为失眠、嗜睡等;可能伴有心因性身体不适症状,一般在开学前后两周或长假结束后表现得比较明显。如果不及时调适,可能会导致其它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图片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干预和调整了。”她提到,家长要让孩子主动提前调整作息时间,可以在开学前提前一周开始进行调整作息,尽量与学校正常上课期间的作息时间一致;多吃易消化食物,避免过冷、过硬、过辛辣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

同时,还要学会调整生活习惯。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放松身体,也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睡眠,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在开学前逐步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尽量避免因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而引起的不适。

此外,鼓励孩子调整心态也很重要,帮助孩子学会接纳当下的情绪,迎接新学期、新挑战;提前和孩子做好沟通,启发孩子对新学期的好奇心,例如写下在新学期的愿望或者最希望完成的3件事;开学前适当减少娱乐活动,鼓励孩子多和老师同学沟通;开学前引导孩子预习新知识,做好学习计划,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中学生特别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就是睡眠

在本次直播下半场,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何红波做客南都直播间,专门科普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话题。

“青少年是前额叶发育的关键时期。”何红波指出,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其实都比较正常。尤其是中学阶段,孩子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压力,持续压力过大会影响脑健康。“临床心理学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就是慢性的压力会收缩你的大脑。如果长此以往、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很有可能会进入疾病状态。”

“面对每个来找我看病的孩子,我都会问:几点睡、什么时候能睡着、能睡多久。很遗憾,很多孩子的睡眠时间都比我少。”在何红波看来,中学生特别需要关注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睡眠。从生理需求来说,青少年睡眠时间要比成人多1个小时左右,一般是8-9小时。

有研究发现,6个月和12个月大的婴儿在学习后4小时内进行30分钟以上的午睡可使记忆保存得更久。夜间觉醒次数与其智力发育指数呈负相关,而夜间更高的睡眠效率或更长的夜间睡眠比例与更好的认知问题解决技能呈正相关。

图片

那么,要如何促进良好睡眠呢?何红波建议,要设立良好睡眠条件,比如建立规律和一致的就寝时间、尽量不要在卧室做促进清醒的事、避免在卧室以外的环境中睡觉。同时,设置就寝时间和唤醒时间,以确保充足的睡眠;保持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低噪音、低光、凉爽的温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手机影响孩子睡眠也是一大问题。对有些孩子来说,睡前刷下视频,会觉得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问题是一刷就停不下来。何红波指出,管好睡眠很多时候还有个前提,是管好手机。

青少年可以通过运动和面对面社交对脑子进行“施肥”

“很多时候我们的脑子需要‘施肥’,而运动就是很好的‘施肥’过程。”何红波还提到,运动促进心理健康,青少年拥有至少一项运动爱好,非常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运动能减少抑郁、焦虑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满意度。近几十年来运动与脑的可塑性研究进展证实,运动对大脑具有终生的近乎全能的可塑性,运动能积极改善大脑的可塑性,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运动也能够帮助个体建立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从而达到促进心理健康、降低应激水平的效果。

图片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指出,身体适宜的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含每周≥3次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快速跑步、快速骑自行车、激烈打球等),以及增强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和高抬腿运动等)。

除此之外,面对面的社交,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身心健康也是非常关键。何红波表示,社交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放松方式。

在直播现场,何红波还针对中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网友关心的话题进行详细解答。关于“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与焦虑”这一问题,何红波表示,了解并理解自己的孩子是第一步,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值,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自己带来焦虑和痛苦,同时也会把这些负面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导致很难有效沟通甚至对抗;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爱好,合理支持和引导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家长提到的“如何掌握好与孩子沟通的尺度”这一问题,何红波认为,对青少年要尽量避免说教,要多点肯定孩子的困惑和行为,给予心理支持。“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信任的基础。”

中学生家长代表不禁感慨道:“所以真的是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对孩子适当地放一放手。”

图片可扫码观看直播回放内容。

【名医金句】


张璐璐: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只爱他们的成绩,而是爱孩子本身,同时也需要帮助孩子知道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何红波:很多时候家长只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但孩子遇到的困难或者内心的想法,家长们并不是很清楚;即使清楚了,很多人也意识不到这和疾病有什么关系。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陈蓓蕾

执行:孙小鹏 麦毓轩 杨晓彤

采写:孙小鹏

直播:阮增豪 实习生 丹增玉宁

摄影/视频:蔡文茵 罗雪纯

设计:刘妍妍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问医答”儿童健康科普专栏
广州科普大讲坛
开学啦!迎接“热辣滚烫”新学期
新学年!全新出发 从“心”开始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