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河北小伙小辛“边捡垃圾边旅行”,自驾100多天捡8吨垃圾,这位特别的旅行者被央视点名表扬,他通过短视频的真实记录触发了更多可持续性的环保思考与绿色行动。
图片由本人提供。
“塑料垃圾不属于海洋,保护海洋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知名科普博主海王弗兰克用短视频讲述着他热爱的海洋生物,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中来。
图片由本人提供。
诗人跨界成为博物旅行家,从蝴蝶到其他昆虫、动物、植物,李元胜用相机记录下自然之美,唤起公众了解自然奥秘的热情,共同保护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地球。
图片由本人提供。
吸管爆改小跳绳、装饰画,既实用又减少浪费和污染,来自尼日利亚孔子学院的学生用一则短视频向网友传播旧物改造的绿色环保理念。
图片由本人提供。
以上四则故事,是2024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参赛作品的精彩缩影。今年6月27日,该赛事在深圳正式启动。大赛鼓励国内外参赛者通过短视频记录中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故事,主题涵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交通、清洁能源、低碳园区等领域。
大赛启动至今,已收到来自俄罗斯、尼日利亚、迪拜、加纳、肯尼亚、斐济等20多个国家的200多部作品,作品主题涵盖光伏、新能源、环保科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大赛不仅吸引了众多知名短视频博主、生态达人,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技术受益者的积极投稿,还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建设者的热情参与,他们纷纷献身讲述一线的绿色发展故事。在参赛队伍中,既有“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单位的投稿作品,如中交四航局的《马东铁路“环境官”的中国情缘》、中节能晶和科技的《这条路——南南合作援助斐济》、阿利利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光伏改变世界》;也有来自诸多媒体的短视频作品,如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的《阿联酋:海湾“中转站”向东看》、柳州市电视台的《南北来客 白天也懂夜的黑》、深圳市光明区融媒体中心的《一切万物皆放光明》;更有来自众多海外的投稿,如尼日利亚孔子学院的《环保小夜灯》、Rehema Yusuf的《非洲一位母亲创业故事》。这些作品通过N视频平台对外传播,作品不仅展示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成果和故事,还让观众在视频中领略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目前不少企业和个人仍在积极备赛。近日,记者从大赛主办方获悉,为了更好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作品征集截止时间由2024年8月31日延期至2024年9月30日。各单位参赛热情高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正在火热竞逐中!
据了解,本届大赛在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参赛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反映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等。参赛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微电影、微动画、微纪录、专题片、音乐MV等,视频时长1-5分钟。
作品投稿截止时间:
2024年9月30日
投稿邮箱:
ydylvideo@nandu.cc
报名表下载链接:
https://docs.qq.com/document/DU3VFcEtnUnFTUVd4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余悦
编辑:余悦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