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VTOL科技企业亿航智能公布2024Q2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1.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9%,环比增长65%;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调整后净利润为115万元;毛利率为62.4%,同比、环比均实现上涨。第二季度共计交付49架EH216-S产品,第一季度交付26架。
值得一提的是,亿航智能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
科幻照进现实
“当下,我们的科技、我们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认为科幻片里的场景完全可以走到现实。”在2024年7月举办的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亿航智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胡华智曾这样说,“我相信我们能把空中交通带到每一个城市,让这种交通形式变成真的(出行)状态。”
作为一家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主要为全球多行业客户提供各种自动驾驶飞行器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
今年4月,亿航智能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PC),这是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在此之前,亿航智能已经于2023年10月和12月获型号合格证(TC)和标准适航证(AC)。
这也意味着,亿航智能如今成为了eVTOL行业内唯一集齐“三大通行证”的企业,在规模化生产阶段起码领先全球其他厂商1.5-2年。
在三项适航认证的基础上,亿航智能本季度共交付了49架EH216-S,与去年同期的5台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26台相比有了显著增长。亿航智能透露,目前其国内订单已经超过1,100架。
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表示,为满足长期批量订单的持续交付,亿航智能也在布局未来的产能扩充。“今年一季度我们与广州空港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汽集团的四方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我们与广汽集团进一步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成立合资企业,结合广汽集团在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在广州进行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生产制造。这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未来的生产能力,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交付效率和规模。”
不止一次遭做空
尽管亿航智能集齐“三证“,说明设计和性能已经得到了中国民航局的认可,但在资本市场上,对于该企业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2023年11月,美股研究机构兴登堡Hindenburg Research曾指出,“与同行相比,亿航智能的预算非常少,累计研发投入仅为9740万美元,而竞争对手Joby和Archer Aviation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619亿美元和3.811亿美元。”与此同时,“亿航的竞争对手拥有数亿美元现金,而亿航仅剩下4490万美元,这在资本密集型的航空业中意味着有限的跑道。实际运行和商业化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限制。”
从Q2财报可以看出,亿航第二季度研发支出为6180万元人民币(约850万美元),虽然对比去年同期3740万元和2024年第一季度3780万元呈翻倍增长,但该领域的领先企业、美国Archer Aviation在2024年的研发支出是8980万美元,相差十倍有余。
Archer Aviation在2023年和2024年的研发投入费用
对于该研究机构的质疑,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做出了观点鲜明的回应:“作为一家eVTOL全球第一的公司,市值也严重被低估,亿航有着全球多家头部企业做为亿航的合作伙伴,其销售额在有大量订单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较低的的增长,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新型航空业是全球最难的行业。”
这不是亿航智能第一次遭到做空。在2021年初,研究机构Wolfpack Research就曾发布报告,质疑亿航智是“精心策划的库存促销活动”,对其产品,制造,收入和合作伙伴都撒谎。
对此,亿航智能同样进行了强势回击,创始人胡华智指出,该报告漏洞百出,完全没有试图理解技术和业务模式,基于伪劣研究,包含许多错误、未经证实的陈述和对信息的误解。
商业化道阻且长
在产品性能上,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最大航程为30km,最大飞行速度130km/h,有效载荷220kg。
据悉,自从PC取证后,亿航的云浮生产基地已经正式进入了EH216-S适航版飞机的量产爬坡阶段。2024年6月,亿航与广汽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成立合资企业,在广州进行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生产制造。
依靠中国的供应链和现有技术基础,量产飞行器也许不算太难,但将其进行商业化落地,最终实现盈利却相当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比如,现有法规和空域方面的限制问题依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产品在公共区域正式投入使用,也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场景测试和安全数据积累。
亿航所取得的则为《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其中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提出了特别限制:仅限昼间运行;在隔离空域内飞行;航空器在人口稀少区上空飞行;航空器在远程机组视线范围内飞行;航空器禁止水上运行,包括起飞、降落和迫降。
也就是说,目前只靠EH216-S型还无法完全覆盖亿航所规划的“空中的士”“城际运输巴士”“旅行观光”“机场接驳车”等使用场景。要实现“城际交通”这类应用,还需等其他机型也拿到相应资质,比如针对城际交通的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VT-30。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实习生 陈彦逸
编辑:黄露,胡雯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