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博士人才!中山市人民医院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4-09-10 20:04

中山医学界博士追求着怎样的科研梦想?25年前,中山市人民医院正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国地级市医院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就在2023年7月,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该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资格,这是中山市首个获批具有独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资格的工作站。截至2024年8月,该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引进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127人,他们潜心研究,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一份份力量。

图片

进入博士后工作站:专注科研潜心钻研

谢玉龙博士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2023年获得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在硕博期间,他一直从事鼻咽癌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进入博士后工作站,他继续潜心钻研,专注于科研工作,并力求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选择加入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是中山人,回到中山,服务家乡,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谢玉龙表示,“中山市人民医院为博士后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对科研非常地重视,刚好有机会契合鼻咽癌临床研究,给予政策方面很大的支持。”

据悉,中山市作为鼻咽癌的高发区,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需要救治,中山市人民医院在鼻咽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重要医学进展。2024年4月,依托于中山市人民医院的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季明芳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成果,荣获《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进展第一位殊荣。季明芳教授在中山市鼻咽癌筛查工作耕耘多年,显著提高人群鼻咽癌的早诊率,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医学顶刊《新英格兰》。

季明芳教授也是谢玉龙的硕士导师。深受季明芳教授的影响,谢玉龙感受到,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不仅能发挥专业知识,相关鼻咽癌病例也是宝贵的临床病例资源,通过临床实践和总结,可以很大地提升以及锻炼自身的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

在机缘巧合之下,现阶段谢玉龙把研究方向更改到干细胞再生修复。他介绍,干细胞再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干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特定的细胞类型,以替代受损或丢失的细胞。如果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出现调控失常,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可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干细胞再生的调控,能为许多传统医学难以解决的疾病提供新思路、新希望,并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不可分。

目前谢玉龙已在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1年有余,还有不到1年时间,可出站。

中山市人民医院科研科副科长吴佳怡介绍,2023年7月,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资格,这对医院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能有效地增强医院在博士后招收的自主性,打通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缺失的壁垒,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科研综合实力和高端人才素质,推动医院博士后工作向国际化、高层次发展。吴佳怡介绍,博士入站后,两年时间可出站。

优秀出站:持续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

文毅博士已在2023年6月出站,出站后留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药学工作。

文毅于2020年获得香港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于2021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流动站)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工作站)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科研工作。

“刚来中山之前有一些忐忑的,因为我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去英国或者美国的顶尖高校和平台去发展。”文毅提出,大湾区把大健康产业作为了一个发展方向,自己所学的或许在这里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中山市人民医院对科研非常地重视,能够给予政策方面很大的支持,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中山。”

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时间、地点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她最大限度的支持。文毅介绍,医院大力开展和周边科研单位的合作,让博士有地方进行实验;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给博士奠定了开展实验的设备条件,同时医院自己的中心实验室也在积极推进中。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文毅的科研项目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项目、2022年度中山市第三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她也于2023年6月考核优秀顺利出站,并获得了中山市人社局颁发的“2023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优秀个人”的荣誉称号。

天然产物是目前文毅博士的研究项目之一。她介绍,天然产物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来源,以天然产物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其药理学活性,希望识别其作用靶点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可能的新策略,也为进一步阐释中草药及其复方的作用特点及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强劲实力:历年获国家考核评估先进称号

“博士刚毕业的时候,存在他本人的一个科研小高峰,如果能够多两年时间,再进行科研的深造和提升,对科研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工作站希望能给博士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山市人民医院王伟佳副院长说。

王伟佳也有着从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经历。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中山市人民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当时科研条件有限,王伟佳带领仅有的4人科研团队开拓创新,创造了多个中山市第一。2011年他以中山市优秀博士后的荣誉顺利出站,留在中山市人民医院。

随着工作的深入,无论是医院的实力,还是设施设备建设、福利待遇及发展潜力等,都能很好满足他的要求。解决了后顾之忧的王伟佳,专心投入到了临床医学研究中。

“创新是业务发展的源动力”,这句话王伟佳经常提到。王伟佳以第一发明人和第一专利权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计算机版权证书3项,其中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在创新业务发展方面,王伟佳带领团队做出了丰硕成绩。他们在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上开发了自动自控技术、智能穿戴技术、自动审核技术,参加了国家行业标准的撰写。带领团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王伟佳还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在建设及带领团队方面,他认为首先是要以身作则,其次是了解每一位团队博士成员的发展需求,让青年人才可以在团队中真正学到东西。为此他把团队里的学生们安排到中山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深训大学,还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深训研究院进行科研学习。

经过25年的发展,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具备了开展各项研究的条件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历年的国家、省市考核评估中都获得先进称号。吴佳怡介绍,2020年12月,经严格考核评估,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国3000多个参评科研工作站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20年国家级优秀工作站,这也是中山市唯一一家获评2020年国家级优秀工作站。2021年-2023年,在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年度绩效评估中,连续揽获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秀单位,是中山市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博士后工作站的单位。

汇聚人才:共同在科学殿堂探索未知

吴佳怡介绍,截至2024年8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引进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127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SCI收录论文280篇。已出站博士大部分留院工作,成为医院高、中层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临床科研骨干。

而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中山人才也获得新机遇。中山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始终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青年学者,共同探索发展前沿医疗技术,持续扩大医院区域医疗影响力。

谢玉龙博士谈到,通过深中通道带来的便利,今后中山将更多机会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他今后将深入挖掘NGFR调控气道上皮干细胞损伤修复的机制;结合目前课题组在干细胞再生修复方面的研究特长,将干细胞研究和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联系起来。

文毅博士则谈到,自己有很多同学在深圳的各大医院和研究所,而深中通道的顺利通车在时间和便捷程度上提供了保证,更有利于和他们合作。“我之前去一趟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但现在半天就可以来回了,这使我能够顺利地向他们取经,也能让必须在那里进行的实验顺利完成。”

在临床药学方面,文毅博士力争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进基础科研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把药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把临床中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反馈到科研工作中,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王伟佳表示,博士是大家眼中的人才,而人才之间往往会产生聚集效应。“我们一起努力,让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博士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土壤,让人才工作开心,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施展自己的才华。”王伟佳说,“我们也诚挚邀请国内外有志于科研事业的青年学者加入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在科学的殿堂里探索未知、追求卓越、创造辉煌。”

文/侯玉晓 林茹珠 唐柳青

推广

编辑:侯玉晓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