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和9月10日,自然资源部分别发布了两批次各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广州市从化区和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先后上榜,均是各批次中广东省唯一的入选案例。
两批试点典型案例显示,广州从化与陕西白河、江西瑞昌、湖北孝南上榜案例的特色均在于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蕉岭县新铺镇也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上榜案例相似,通过因地制宜推进水系修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持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培育生态产业,既统筹了生态保护修复,又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
保护农耕肌理、释放发展空间、修复生态基底、共享土地红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自然资源领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8月以来,广东陆续批复了两批次共28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这些平台将成为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
“1+4”整治模式解决两大“顽疾”
一条拥有“全国美丽河湖”头衔的流溪河,由北至南贯穿广州从化全区,使其拥有“七山一水一田一城”的空间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的生态屏障。由于全域面积广,从化的南、中、北、西部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大,是广东发展的代表性缩影。
2021年,从化获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以县(区)域为单元开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去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试点实施方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为从化全面铺开整治工作,探索超大城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6月,首批15个典型案例发布,在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层面,广州从化与陕西白河、江西瑞昌、湖北孝南上榜案例又各具特色。其中,广州从化案例形成了源头修复与生态价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老城市新活力、区域协同与产城融合4种整治模式。
这也是《试点实施方案》的要点所在,即从化以流溪河为主脉因地制宜,创新形成“1+4”整治模式,将以多个示范工程为不同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示范样本。
广州市从化区“一带四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1+4”整治模式,聚焦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流域治理难度大两大突出问题。
“1”是流域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模式,以流溪河为脉络、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探索北、中、南差异化的生态价值实现,形成跨镇街统筹的主体功能区实施路径、跨空间腾挪的指标流转机制、跨流域上下游共治的收益共享机制。
“4”是结合四个规划分区,即北部生态价值实现区、西部城乡融合示范区、中部综合城市功能区、南部科技创新发展区,形成源头修复与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老城市新活力模式、区域协同与产城融合模式四种整治模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从化鳌头万亩良田项目。
基于上述“一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从化选取了早期具备启动基础、具有示范意义的10个示范片区,安排了融合农、林、水、历史文化保护等多要素的整治项目,引导区域有序发展。
以北部生态价值实现区为例,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希望以生态修复为主,小体量开发一些潜在的特色项目,推动从化最北部吕田片区的整体发展”。为此,从化推动吕田镇制定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此为导向,10个示范片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整个北部生态价值实现区将通过源头治理,保护湾区生态屏障。一方面,将推动流溪河源头治理、森林碳汇工程、鱼道工程、鸟道工程,实施河道整治、水源林抚育、碳汇林工程、林相修复等,促进河道水系联通形成1350公里“蓝脉”。另一方面,将打通“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品开发—生态价值转化”的完整链条。
“三块地”改革推动“点土成金”
蕉岭县新铺镇是一个集多个试点于一身的特色小镇——2021年1月,新铺镇成为梅州市唯一入选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同年5月,梅州市成功申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后,新铺镇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保护修复”实施的重点区域,为乡村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正是如此,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介绍,新铺镇案例的特色在于,通过因地制宜推进水系修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持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培育生态产业,既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石窟河是蕉岭县的母亲河,沿线既有滨水县城景观,又有美丽乡村风采。石窟河(新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被列入了梅州市重点打造的4个示范项目之一,随着美丽圩镇创建行动深入推进,新铺镇以“千年古镇”为主题,在石窟河沿线修建了栈道,打造滨水新区,还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设置了红色知识学习区,深受市民及游客喜爱。
石窟河(新铺段)美丽圩镇。
多个连片种植的丝苗米农田,也已成为新铺镇里一道季节性的亮丽风景线。但耕地碎片化、土地撂荒等难题,曾是新铺镇普遍面临的苦恼,随着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新铺镇也迎来了发展转机。
新铺镇副镇长林若文介绍,新铺镇以调田、汇田、增田、聚田的“四田”模式推进农用地整理,大力打造耕地保护集聚区,通过实施垦造水田、补充耕地、耕地恢复、荒地复耕复种等工程,已新增耕地面积约1000亩。他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万亩耕地保护集聚区。
在各个涉农区,为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如火如荼。蕉岭县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地处新铺县腹地的同福村就在积极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前期以村集体作为“中间人”“担保人”集约土地,后续通过“党建+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湖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国家级辣椒产业示范区”。
“我们在同福村周边集聚了200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其中同福村集约耕地920亩,引进大型农业种植公司,有效盘活低效耕地,通过‘流转+就业’创造了上百个就业机会,解决失地即失业问题,帮助农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林若文说,这一模式推动实现了企业、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共赢。
新铺镇丝苗米连片种植农田。
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国家级试点县,蕉岭县正在推动同福新村建设,通过“闲置宅基地退出—腾挪整合—入市”的路径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就在9月10日,同福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建筑整体出租)入市顺利成交,这是梅州市首宗以网上拍卖出租方式进入公开的土地市场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介绍,村集体收入可因此每年增加近3万元。
这标志着,蕉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和操作流程的落地实施得到成功验证,入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为梅州乃至全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蕉岭经验”。竞得人曾先生对此满怀期望,计划成立一家建筑行业公司,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
“项目为王”实施集成式改革
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自然资源部自2019年起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以试点为牵引,探索解决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存在的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
试点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共支持25个省份实施了356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以及浙江宁波、广州从化、福建泉州、广西崇爱高速公路沿线和浙江跨乡镇等不同尺度试点56个片区。此外,各地也自行开展了892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在过程中陆续诞生。
广州从化米埗村航拍图。
在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百千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广东将其作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一招。
为推动试点工作扩面提质,今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点结合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典型镇、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工作开展,启动了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工作,全省各地纷纷擂响全域整治的战鼓。也因此,各地正在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积极谋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从8月至今,广东就先后批复同意了两批次共28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分别来自广州、珠海、韶关、河源、梅州、惠州、阳江、湛江、茂名、肇庆、云浮、清远、佛山、江门等14个地市。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高效运作实施。运用土地整治监测监管平台强化整治项目全流程监管服务,引导各地先行先试、守正创新,为全省整治工作攒经验、闯新路。”在9月10日举行的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议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作为6个发言的省级部门之一,有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广东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了改革创新的综合试验场,实施集成式改革,实现多元化目标,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上述负责人表示,广东即将出台1个指导意见、1个实施方案及耕地恢复、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等N项支持政策,构建“1+1+N”政策体系,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作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3+X”整治工作,打造特色亮点。
而为了强化资金支持,广东在2023年省财政下达2.55亿元引导资金的基础上,2024年至2026将再安排奖补资金支持。投融资合作交流平台也在搭建完善之中,在广东首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总金额超1400亿元,推介项目近3000亿元。
政策扶持、金融赋能,一批批优质项目将得以落地实施,如何在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孵化更多的国家级典型试点,发展备受期待。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加快打造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将高质量发展蓝图逐步变成‘富县强镇兴村’实景图”。
2024年首批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名单:
1.茂名市高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
2.清远市连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3.珠海市香洲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4.河源市龙川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5.云浮市云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6.云浮市罗定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实施方案
7.广州市番禺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8.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9.惠州市龙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永汉镇单元)
10.江门市鹤山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鹤城镇单元)
11.江门市台山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海宴镇单元)
12.惠州市惠阳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三和街道单元)
第二批1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名单:
1. 广州市黄埔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 珠海市金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3. 韶关市始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顿岗镇单元)
4. 河源市东源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5. 河源市源城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6. 河源市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7. 梅州市蕉岭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8. 梅州市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东石镇单元)
9. 惠州市惠阳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新圩镇单元)
10. 惠州市博罗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1. 阳江市阳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2. 湛江市遂溪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东片区单元)
13. 茂名市信宜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4. 肇庆市高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金利镇单元)
15. 云浮市新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六祖镇单元)
16. 云浮市郁南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实施方案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受访者供图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