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五山片区何以打造“华南智芯”?探寻广州天河科创答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9-12 23:22
图片

今年以来,广州市天河区提出构建“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聚力发展7个重点发展片区,其中就包括了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如果把28平方公里的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看做一个武林,这里云集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及科创企业等各路高手,各显神通。科技创新资源在此高度集聚,被称为天河乃至广州的“最强大脑”。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是天河区科技创新动力之源,也是广州重点推进建设的片区之一。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与琶洲、环港科大(广州)、环大学城并列为四大科创区。

如今,市、区正对标国内外“城市里的创新区”典型实践案例,提炼三大成功要领“强引导、供载体、机制保障”,指引环五山更新发展重点方向,打造“华南智芯”。近日,南都记者深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内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园区、企业,探寻环五山片区的科创实力与发展潜力。

科创资源高度集聚

大院大所练就科研“功夫”

日常使用的薄薄一张纸,背后也深藏不少科研功夫。坐落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轻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球造纸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一直稳居前三。

该实验室副主任徐峻介绍,依托华工“轻工技术与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制浆造纸工程”及“化学工程”两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实验室以植物纤维分离、转化和利用为特色,深度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成立多年来,实验室解决了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环境、资源、效率等方面的多项需求。

图片

坐落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国是造纸大国,与此同时,造纸企业也是长期以来的水污染“大户”。2019年,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研发了废纸制浆近中性脱墨技术和造纸废水梯级循环回用技术,节约了新鲜水的用量,大幅减少废水排放。凭借这项技术,华工也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

“依靠这项技术,造纸企业末端废水实现超低排放,同时也助力生产过程的提质增效,消费者因此享受到更加环保、更具性价比的纸制品。”徐峻介绍,除了绿色造纸关键技术外,高性能纸基与生物质材料是实验室另外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今,实验室已成功研制系列刚性强、阻燃、隔音的高性能纸基复合材料,在国防军工、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焦区域需求,近5年华南理工大学有超1000项专利实现了转化,约8成在广东落地。”华南理工大学方面介绍,学校的专利申请量近五年来在全国高校排名前三,技术合同成交额更是在广东院校中位居首位。

除了高校,一批“大隐隐于市”的科研院所同样“武功高强”。以坐落在五山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下称广州能源所)为例,广州能源所基于数十年波浪能平台研究经验和养殖企业需求,完成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研发。“平台集波浪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于一体,能源供应自给自足,浮起后可进行拖航、检修、网箱清理和消毒等工作,下潜后即可养殖。”广州能源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已获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发明专利授权,突破传统养殖网箱因能源供给匮乏等卡脖子问题。

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这里独揽粤港澳大湾区50%双一流大学、20%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30%ESI全球顶尖学科。时至今日,环五山片区已成为全市全职院士岗位、博士点、研究生数量密度最大的区域,拥有11家科研机构,16所职业院校,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1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集聚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还有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于此,形成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的“最强大脑”。

依托成果转化平台

打造转化效能最高片区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很多时候起步于高校、科研机构。环五山具备充分的地缘优势,集聚了大量科研创新人才。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有成果转化的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氛围非常好。

2020年,依托五山—石牌高教区,天河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一个集科技成果服务、展示、发布、交易、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也是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图片

天河基地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基地为企业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的‘5个找’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目前已成功引进18个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孵化,涵盖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天河基地运营总监 阮华表示,基地致力于在高校周边打造“没有围墙”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培育,各入驻项目发展迅猛,至今已累计孵化6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成立于2018年的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锐生物”)是天河基地首批入驻孵化的项目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免疫医学与检测、免疫转化医学研究、基于流式细胞术单细胞功能分析的诊断试剂盒研发、生产及销售。

“天河基地毗邻五山石牌科教区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企教’合作的模式有力地促进产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自创立起就将总部及研发中心设立在天河。”普锐生物董事长尹福生表示,科技型初创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会遇到市场、资金方方面面的制约。天河基地提供全链条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助于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在更早的时期,环五山片区部分科研院所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已开始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2017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全资组建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颖公司”),打造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专业孵化载体。

图片

金颖农科孵化器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金颖公司总经理许立超介绍,依托省农科院的优势农业科技资源,金颖公司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农业领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金颖农科孵化器)和省内首家农业科技企业加速器(金颖农科加速器),构建了集“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创业、成果技术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累计引进超360家农业科技企业入驻孵化。“入驻企业涵盖种业、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建设等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形成了‘雨林式’农业创新生态和产业集聚效应。”许立超表示。

要素保障全覆盖

构建天河客运站、东莞庄、五山三大科创核 

依托片区科教发展积淀,传承片区科创文化精神,天河区正锚定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以高校院所科技创新驱动地区城市更新,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创+产+城”联动一体化发展。这个粤港澳大湾区最具“硅谷”气质的地方,有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

根据《环五山创新策源区“1+N”更新发展方案》(下称“方案”),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的发展定位已进一步明确——“华南智芯·科创旗舰”和“天河科技创新动力之源”。

图片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一方面提出从科创产业资源整合、政策措施补强、科创服务平台完善、科创品牌塑造和策源地形象展示等方面强化“软件”系统;另一方面加强要素保障和环境支撑,全力以赴推动具备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高校院所内部空间改造提升,为科创资源供给载体、营造更好的城市空间,积极推动“1+N”更新发展方案落地见效,逐步兑现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水平创新、高成长产业、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愿景。

对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方面表示,研究所将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地方、民营科技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面向产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充分发挥研究所的领域和区位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根据规划,至2035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将聚焦推动重点片区更新实施,构建天河客运站、东莞庄、五山三大科创核,逐步完善创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功能格局。展望未来,这片策源地将持续面向湾区、放眼世界输出科创力和产学研硕果。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受访者供图

编辑:夏嘉雯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夏嘉雯8277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